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注释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6页 |
1.2 故障样本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故障样本选取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故障样本的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民机伺服作动系统 | 第21-29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伺服作动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21-23页 |
2.3 电液伺服系统 | 第23-25页 |
2.3.1 电液伺服系统工作原理 | 第23页 |
2.3.2 电液伺服作动器的组成 | 第23-25页 |
2.4 电液伺服作动器的故障原因分析 | 第25-27页 |
2.4.1 故障属性 | 第25-26页 |
2.4.2 主要故障分析 | 第26-27页 |
2.5 B777伺服作动系统 | 第27-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模糊故障树的故障分析方法 | 第29-47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故障树分析法 | 第29-36页 |
3.2.1 故障树分析法基本原理 | 第30-31页 |
3.2.2 故障树分析法特点 | 第31页 |
3.2.3 故障树分析法步骤 | 第31-32页 |
3.2.4 故障树建立 | 第32-33页 |
3.2.5 故障树的结构函数 | 第33页 |
3.2.6 定性分析 | 第33-34页 |
3.2.7 定量分析 | 第34页 |
3.2.8 底事件重要度 | 第34-36页 |
3.3 模糊故障树分析 | 第36-39页 |
3.3.1 模糊数与隶属度 | 第37-38页 |
3.3.2 模糊数运算 | 第38页 |
3.3.3 模糊算子 | 第38-39页 |
3.4 方向舵作动器模糊故障树分析 | 第39-46页 |
3.4.1 方向舵作动器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 第42-44页 |
3.4.2 方向舵作动器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 第44-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基于故障属性和层次分析法的故障样本选取方法 | 第47-58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故障属性的建立 | 第47-49页 |
4.2.1 故障属性模型 | 第47-48页 |
4.2.2 故障属性分析 | 第48-49页 |
4.3 层次分析法 | 第49-53页 |
4.3.1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 第49-50页 |
4.3.2 层次分析法的实现过程 | 第50-53页 |
4.4 基于故障属性和层次分析法的故障样本选取方法 | 第53页 |
4.5 案例分析 | 第53-56页 |
4.5.1 模型计算 | 第53-56页 |
4.5.2 样本选取 | 第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故障测试样本集的评估方法研究 | 第58-65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故障样本集覆盖性定量评估体系 | 第58-61页 |
5.2.1 评估原理 | 第58-59页 |
5.2.2 评估指标体系 | 第59-61页 |
5.3 评估模型数学定义 | 第61-62页 |
5.4 故障样本集评估方法设计 | 第62-63页 |
5.4.1 建立系统信息要素模型 | 第62-63页 |
5.4.2 建立要素关联模型 | 第63页 |
5.4.3 故障注入分析 | 第63页 |
5.5 案例仿真 | 第6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5-66页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