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私营企业论文

家族控制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研发投资为例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目录第11-14页
图目录第14-15页
表目录第15-16页
1 绪论第16-3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6-2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6-20页
        1.1.2 研究意义第20-23页
    1.2 研究问题第23-26页
    1.3 研究思路第26-30页
        1.3.1 研究对象第26-28页
        1.3.2 研究路线第28-30页
    1.4 章节安排与论文框架结构第30-31页
    1.5 研究创新点第31-36页
2 文献综述第36-82页
    2.1 家族企业治理的理论发展第37-49页
        2.1.1 定义问题第37-40页
        2.1.2 代理理论第40-43页
        2.1.3 管家理论第43-44页
        2.1.4 资源基础观第44-47页
        2.1.5 社会情感财富视角第47-49页
    2.2 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挑战第49-62页
        2.2.1 法律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及民营(家族)企业的发展第49-54页
        2.2.2 中国(华人)家族企业的特点第54-56页
        2.2.3 家族企业发展动力的解析及面临的挑战第56-62页
    2.3 家族企业发展困境的对策--创新第62-69页
        2.3.1 创新的现状第62-63页
        2.3.2 技术创新的特点及类型第63-64页
        2.3.3 影响技术创新投入的因素第64-68页
        2.3.4 研究家族控制与创新关系的必要性第68-69页
    2.4 家族企业与创新关系的研究第69-82页
        2.4.0 家族企业创新研究的基本概况第70-73页
        2.4.1 家族企业创新研究的基本缺陷第73-75页
        2.4.2 家族控制与创新投入关系分歧的观点第75-79页
        2.4.3 家族控制与研发投资关系研究的机会第79-82页
3 家族企业创新的现实案例-德源公司的故事第82-88页
    3.1 德源公司简介第82-83页
    3.2 德源创新实践第83-84页
    3.3 小林总的苦恼第84-85页
    3.4 同行的状况第85-86页
    3.5 浮现的问题第86-88页
4 家族控制意愿与能力对研发投资的影响第88-106页
    4.1 理论阐述和假设发展第90-95页
    4.2 数据与结果第95-101页
        4.2.1 变量定义与测量第95-97页
        4.2.2 结果第97-101页
    4.3 讨论第101-104页
    4.4 小结第104-106页
5 家族控制能力对研发意愿和强度的影响第106-118页
    5.1 理论阐述和假设发展第106-109页
    5.2 数据与结果第109-115页
        5.2.1 变量定义与测量第109-111页
        5.2.2 结果第111-115页
    5.3 讨论第115-116页
    5.4 小结第116-118页
6 家族控制对研发投资结构的影响第118-136页
    6.1 理论阐述和假设发展第119-123页
    6.2 数据与结果第123-130页
        6.2.1 变量定义与测量第123-125页
        6.2.2 结果第125-130页
        6.2.3 稳健性检验第130页
    6.3 讨论第130-133页
    6.4 小结第133-136页
7 转型制度环境对家族控制与研发投资关系的影响第136-148页
    7.1 理论阐述和假设发展第138-141页
    7.2 数据与结果第141-145页
        7.2.1 变量定义与测量第141-142页
        7.2.2 结果第142-145页
    7.3 讨论第145-146页
    7.4 小结第146-148页
8 企业绩效对家族控制与研发投资关系的影响第148-164页
    8.1 理论阐述和假设发展第149-153页
    8.2 数据与结果第153-159页
        8.2.1 变量定义与测量第153-155页
        8.2.2 结果第155-159页
    8.3 讨论第159-162页
    8.4 小结第162-164页
9 结论与展望第164-174页
    9.1 主要研究结论及创新点第164-170页
        9.1.1 主要研究结论第164-168页
        9.1.2 主要创新点第168-170页
    9.2 应用启示第170-171页
    9.3 本文主要局限性第171-172页
    9.4 未来研究方向第172-174页
参考文献第174-196页
附录第196-202页
    2010年工商联问卷(节选)第196-198页
    2012年工商联问卷(节选)第198-202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第202页
    简历第202页
    主要科研成果第202页

论文共2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卷叶突变体X173WG对镉胁迫的耐性研究
下一篇:生物炭对番茄青枯病抗性、土壤微生物活性及有机酸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