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ED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研究与设计实现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可见光通信技术特点 | 第12-14页 |
| 1.2.1 与红外无线通信特性的比较 | 第12-13页 |
| 1.2.2 与射频无线通信特性的比较 | 第13-14页 |
| 1.2.3 可见光通信技术优点 | 第14页 |
| 1.3 可见光通信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1.3.1 国外室内可见光通信发展 | 第15-16页 |
| 1.3.2 国外室外可见光通信发展 | 第16-17页 |
| 1.3.3 国内可见光通信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 1.4 可见光通信技术应用 | 第18页 |
| 1.5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8-21页 |
| 第2章 LED可见光无线数据传输模型 | 第21-33页 |
| 2.1 LED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框架 | 第21页 |
| 2.2 室内光无线通信信道 | 第21-28页 |
| 2.2.1 室内可见光通信链路结构 | 第21-23页 |
| 2.2.2 室内光无线通信直射信道 | 第23-28页 |
| 2.3 光源和光检测器件 | 第28-30页 |
| 2.3.1 白光LED光源 | 第28-29页 |
| 2.3.2 光检测器光电二极管 | 第29-30页 |
| 2.4 室内可见光调制方式 | 第30-32页 |
| 2.4.1 OOK数字基带调制技术 | 第30-31页 |
| 2.4.2 PPM数字基带调制技术 | 第31-32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基于OOK调制的可见光通信系统设计 | 第33-45页 |
| 3.1 OOK调制系统通信协议 | 第33页 |
| 3.2 发送端设计 | 第33-36页 |
| 3.3 接收端设计 | 第36-37页 |
| 3.4 系统软件实现 | 第37-43页 |
| 3.4.1 系统时钟选择 | 第40-41页 |
| 3.4.2 端口引脚配置 | 第41页 |
| 3.4.3 发送端数模转换功能 | 第41-42页 |
| 3.4.4 接收端模数转换功能 | 第42-43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4章 基于PPM调制的可见光通信系统设计 | 第45-57页 |
| 4.1 PPM调制系统通信协议 | 第45-46页 |
| 4.2 PPM调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46-48页 |
| 4.3 PPM调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8-55页 |
| 4.3.1 发送端软件 | 第48-51页 |
| 4.3.2 接收端软件 | 第51-5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5章 OOK和PPM调制系统性能比较 | 第57-67页 |
| 5.1 系统整体结构 | 第57页 |
| 5.2 系统调试 | 第57-60页 |
| 5.2.1 OOK调制系统信号波形 | 第57-59页 |
| 5.2.2 PPM调制系统信号波形 | 第59-60页 |
| 5.3 系统信息传输功能测试 | 第60-61页 |
| 5.4 系统通信性能测试 | 第61-66页 |
| 5.4.1 传输距离对误码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 5.4.2 发射功率对误码率的影响 | 第62-64页 |
| 5.4.3 背景光对误码率的影响 | 第64-65页 |
| 5.4.4 角度对误码率的影响 | 第65-66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6章 基于MATLAB的可见光语音通信系统设计 | 第67-75页 |
| 6.1 基于MATLAB的可见光语音通信系统模型 | 第67-68页 |
| 6.2 MATLAB语音信号处理 | 第68-69页 |
| 6.2.1 MATLAB语音信号采集和发送 | 第68-69页 |
| 6.2.2 MATLAB语音信号接收和还原 | 第69页 |
| 6.3 MATLAB串口数据收发 | 第69-70页 |
| 6.4 软件设计 | 第70-73页 |
| 6.4.1 发送端软件 | 第70-71页 |
| 6.4.2 接收端软件 | 第71-73页 |
| 6.5 语音传输功能测试 | 第73-74页 |
| 6.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83-85页 |
| 致谢 | 第85-87页 |
| 作者简介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