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8-2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2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9-21页 |
第2章 债务融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21-30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债务融资的涵义及界定 | 第21-22页 |
2.1.2 企业绩效的涵义 | 第22页 |
2.2 债务融资的相关基础理论 | 第22-25页 |
2.2.1 债务融资方式的分析 | 第22-23页 |
2.2.2 债务融资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2.3 企业绩效的相关基础理论 | 第25-28页 |
2.3.1 企业绩效的衡量指标 | 第25-27页 |
2.3.2 企业绩效相关理论 | 第27-28页 |
2.4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28-29页 |
2.4.1 债务融资对企业绩效的正面影响 | 第28-29页 |
2.4.2 债务融资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 | 第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债务融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设计与分析 | 第30-51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30-32页 |
3.1.1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率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 第30页 |
3.1.2 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 第30-31页 |
3.1.3 上市公司债务来源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 第31-32页 |
3.2 研究变量设计及模型设定 | 第32-36页 |
3.2.1 企业绩效指标的选取 | 第32-33页 |
3.2.2 解释变量选取 | 第33-34页 |
3.2.3 控制变量选取 | 第34-35页 |
3.2.4 研究模型及变量说明 | 第35-36页 |
3.3 研究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36-37页 |
3.4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7-40页 |
3.4.1 资产负债率的描述性统计 | 第37页 |
3.4.2 债务期限结构总体状况的描述性统计 | 第37-39页 |
3.4.3 债务来源结构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 第39-40页 |
3.5 企业绩效指标的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 第40-43页 |
3.5.1 企业绩效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 第40页 |
3.5.2 企业绩效指标的相关性检验 | 第40-41页 |
3.5.3 综合绩效指标的确定 | 第41-43页 |
3.6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43-50页 |
3.6.1 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43-44页 |
3.6.2 短期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与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44-46页 |
3.6.3 债务融资来源与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46-5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债务融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结果分析及建议 | 第51-57页 |
4.1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企业绩效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4.1.1 资产负债率偏低企业绩效越好 | 第51-52页 |
4.1.2 短期负债率偏高长期负债率偏低企业绩效越好 | 第52页 |
4.1.3 债务来源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结论分析 | 第52-53页 |
4.2 政策性建议 | 第53-55页 |
4.2.1 调整企业债务结构合理配置债务融资 | 第53-54页 |
4.2.2 积极发展债券市场鼓励多种方式融资 | 第54-55页 |
4.2.3 加强债务约束机制完善法律法规 | 第55页 |
4.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