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31页 |
1.1 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LDH) | 第15-26页 |
1.1.1 LDH结构 | 第16-17页 |
1.1.2 LDH特性 | 第17-18页 |
1.1.3 LDH的制备 | 第18-20页 |
1.1.4 LDHs的表征方法 | 第20-21页 |
1.1.5 LDH的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1.1.6 LDH研究展望 | 第25-26页 |
1.2 纳米材料和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 第26-29页 |
1.2.1 吸附分类 | 第26-27页 |
1.2.2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比较 | 第27页 |
1.2.3 纳米材料表面特点 | 第27-28页 |
1.2.4 纳米材料的吸附等温线 | 第28-29页 |
1.2.5 影响吸附的因素 | 第29页 |
1.3 本论文研究工作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镁铁LDH的合成及其特性研究 | 第31-39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2.2.1 材料 | 第31页 |
2.2.2 方法 | 第31-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38页 |
2.3.1 不同镁铁比率LDH合成 | 第33-34页 |
2.3.2 镁铁比率不同对颜色的影响 | 第34-35页 |
2.3.3 镁铁比率不同的LDH的XRD检测 | 第35-36页 |
2.3.4 镁铁比率不同对LDH粒度的影响 | 第36页 |
2.3.5 镁铁比率不同LDH的FTIR检测 | 第36-37页 |
2.3.6 晶化对晶型的影响 | 第37-38页 |
2.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LDH吸附DNA的机理研究 | 第39-58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3.2.1 材料 | 第39-40页 |
3.2.2 方法 | 第40-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7页 |
3.3.1 镁铁LDH的特性 | 第42-44页 |
3.3.2 LDH吸附DNA | 第44-45页 |
3.3.3 不同长度DNA对吸附的影响 | 第45-47页 |
3.3.4 离子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 第47-49页 |
3.3.5 LDH对单、双链DNA的吸附 | 第49-50页 |
3.3.6 DNA类似物对吸附的影响 | 第50-53页 |
3.3.7 磷酸对DNA的洗脱 | 第53-54页 |
3.3.8 氧化镁纳米颗粒对DNA的吸附 | 第54-55页 |
3.3.9 LDH吸附DNA机制 | 第55页 |
3.3.10 LDH吸附DNA的FTIR检测 | 第55-56页 |
3.3.11 LDH吸附DNA的XRD检测 | 第56-57页 |
3.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LDH基因载体的细胞传输 | 第58-72页 |
4.1 引言 | 第58-59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9-60页 |
4.2.1 材料 | 第59页 |
4.2.2 方法 | 第59-6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0-70页 |
4.3.1 不同浓度DNA细胞传输作用 | 第60-61页 |
4.3.2 处理时间对DNA细胞传输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3 处理时间对细胞MDA-MB-231的DNA传输作用 | 第62-65页 |
4.3.4 处理时间对细胞A549的DNA传输作用 | 第65-68页 |
4.3.5 DNA细胞传输激光共聚焦检测 | 第68页 |
4.3.6 DNA载体的细胞毒性作用 | 第68-70页 |
4.4 小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LDH吸附阿霉素的机理研究 | 第72-82页 |
5.1 前言 | 第72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72-74页 |
5.2.1 材料 | 第72页 |
5.2.2 方法 | 第72-7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4-81页 |
5.3.1 LDH吸附阿霉素 | 第74-75页 |
5.3.2 阿霉素结构解析 | 第75页 |
5.3.3 阿霉素类似物对吸附的影响 | 第75-76页 |
5.3.4 氯化钠对吸附的影响 | 第76-77页 |
5.3.5 不同pH缓冲液对吸附的影响 | 第77-78页 |
5.3.6 LDH吸附阿霉素FTIR检测 | 第78-79页 |
5.3.7 LDH吸附阿霉素的XRD检测 | 第79-80页 |
5.3.8 阿霉素进入LDH层间模式 | 第80-81页 |
5.4 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LDH药物载体的细胞传输 | 第82-91页 |
6.1 前言 | 第82-83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83-84页 |
6.2.1 材料 | 第83页 |
6.2.2 方法 | 第83-84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84-89页 |
6.3.1 脂质体包裹阿霉素 | 第84-85页 |
6.3.2 阿霉素的释放 | 第85-86页 |
6.3.3 LDH药物传输的细胞作用 | 第86-87页 |
6.3.4 不同浓度LDH药物的细胞传输 | 第87-88页 |
6.3.5 脂质体包裹的LDH药物的细胞传输 | 第88-89页 |
6.3.6 核配链接的细胞识别 | 第89页 |
6.4 小结 | 第89-91页 |
第7章 柠檬酸根的检测 | 第91-97页 |
7.1 前言 | 第91页 |
7.2 材料与方法 | 第91-92页 |
7.2.1 材料 | 第91页 |
7.2.2 方法 | 第91-92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92-96页 |
7.3.1 LDH对柠檬酸根的选择性 | 第92-93页 |
7.3.2 LDH对柠檬酸根的检测限 | 第93-94页 |
7.3.3 LDH吸附柠檬酸根的特性 | 第94-95页 |
7.3.4 柠檬酸根的检测 | 第95-96页 |
7.4 小结 | 第96-97页 |
结论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19页 |
附录A 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119-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