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生产节拍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生产管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生产调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7页 |
1.3.1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1.3.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7页 |
2 FIS和NGAVS概述 | 第17-33页 |
2.1 FIS | 第17-25页 |
2.1.1 FIS介绍 | 第17页 |
2.1.2 FIS功能目标 | 第17页 |
2.1.3 FIS功能模块 | 第17-21页 |
2.1.4 FIS中VP web的相关介绍 | 第21-24页 |
2.1.5 FIS在焊装车间的应用需求 | 第24-25页 |
2.2 NGAVS | 第25-31页 |
2.2.1 NGAVS简介 | 第25-26页 |
2.2.2 NGAVS系统组成 | 第26-27页 |
2.2.3 RFID技术介绍 | 第27-30页 |
2.2.4 RFID技术在NGAVS中的应用 | 第30页 |
2.2.5 NGAVS在焊装车间的应用 | 第30-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3 调度优化和瓶颈定位模型建立 | 第33-49页 |
3.1 调度优化指标 | 第33-34页 |
3.2 焊装车间调度优化模型 | 第34-40页 |
3.2.1 遗传算法介绍 | 第34-39页 |
3.2.2 车间调度模型建立 | 第39页 |
3.2.3 车间调度优化操作步骤 | 第39-40页 |
3.3 瓶颈工位定义及意义 | 第40-43页 |
3.3.1 瓶颈定义 | 第40-41页 |
3.3.2 瓶颈定位的意义 | 第41-42页 |
3.3.3 常用瓶颈工位定位方法 | 第42-43页 |
3.4 瓶颈设备定位模型 | 第43-48页 |
3.4.1 车间瓶颈识别模型建立 | 第43-44页 |
3.4.2 层次分析法介绍及其在瓶颈定位中的应用 | 第44-46页 |
3.4.3 车间瓶颈定位步骤 | 第46-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焊装车间调度优化方案研究 | 第49-61页 |
4.1 焊装车间生产与管理现状 | 第49-53页 |
4.1.1 车间生产流程及设备布局特点 | 第49-51页 |
4.1.2 车间生产调度与管理模式 | 第51-53页 |
4.2 Tecnomatix Plant Simulation仿真软件简介 | 第53-54页 |
4.3 焊装车间生产调度优化 | 第54-58页 |
4.4 仿真效果分析 | 第58-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基于多属性的瓶颈定位研究 | 第61-67页 |
5.1 瓶颈定位候选工位以及评价属性选取 | 第61-64页 |
5.1.1 瓶颈定位评价属性的选取 | 第61-62页 |
5.1.2 瓶颈定位候选工位的选取 | 第62-64页 |
5.2 基于多属性瓶颈评价 | 第64-66页 |
5.3 瓶颈工位分析及改进方案 | 第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总结 | 第67页 |
6.2 展望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的发明专利 | 第75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