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5页 |
1、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2、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3、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4、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5、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第1章 法院调解自愿原则概述 | 第15-26页 |
1.1 法院调解自愿原则的内涵 | 第15-19页 |
1.1.1 法院调解自愿原则的概念 | 第15-16页 |
1.1.2 法院调解自愿原则的内容 | 第16-18页 |
1.1.3 法院调解自愿原则的特点 | 第18-19页 |
1.2 法院调解自愿原则的科学定位 | 第19-21页 |
1.3 法院调解自愿原则的维度限制 | 第21-26页 |
1.3.1 司法公信力框定自愿的范围 | 第22-23页 |
1.3.2 处分权相对性划定自愿的范围 | 第23-24页 |
1.3.3 合理调解限定自愿的范围 | 第24-26页 |
第2章 法院调解自愿原则实践困境及原因 | 第26-36页 |
2.1 法院调解自愿原则实践困境 | 第26-30页 |
2.1.1 法院调解不自愿 | 第27-29页 |
2.1.2 法院调解自愿滥用 | 第29-30页 |
2.2 法院调解自愿原则实践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0-36页 |
2.2.1 偏激的指导理念影响自愿原则保障 | 第30-31页 |
2.2.2 失衡的绩效评估机制妨碍自愿原则实现 | 第31-32页 |
2.2.3 不合理的调解程序机制阻碍自愿原则落实 | 第32页 |
2.2.4 调解参与主体的不当利用加剧自愿原则落空 | 第32-34页 |
2.2.5 特殊的传统文化影响真实自愿的表达 | 第34-36页 |
第3章 法院调解自愿原则的实现 | 第36-48页 |
3.1 归正指导理念及绩效评估机制 | 第36-38页 |
3.2 规范调解程序机制 | 第38-40页 |
3.3 重构法官调配机制 | 第40-42页 |
3.4 强化调解监督救济机制 | 第42-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