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新课标对中学生物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 第9页 |
(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成熟 | 第9-10页 |
二、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相关研究概述 | 第12-16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一)教师专业发展 | 第12页 |
(二)教师专业实践 | 第12页 |
(三)中学生物教师的专业实践 | 第12-13页 |
二、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实践的相关研究 | 第13页 |
(一)教师教育政策对中学教师专业实践的影响 | 第13页 |
(二)我国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实践的基本方式 | 第13页 |
三、教师专业实践的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一)教师专业实践对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 第13-14页 |
(二)教师专业实践对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 第14页 |
(三)中学教师日益成为中学教研的主体 | 第14-15页 |
(四)案例分析法用于教师专业实践的研究具有很多优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实践的案例分析 | 第16-53页 |
一、教学案例分析 | 第16-49页 |
(一) 模仿阶段 | 第16-21页 |
1.案例一 《细胞核》(课堂实录节选) | 第16-20页 |
2.案例二 一道选择题的讲评 | 第20-21页 |
(二)探究阶段 | 第21-35页 |
1.案例一《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堂实录节选) | 第22-25页 |
2.案例二《光合作用的发现和过程》(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 第25-29页 |
3.案例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测验讲评课节选) | 第29-30页 |
4.案例四《细胞增殖》(课堂实录节选) | 第30-32页 |
5.案例五《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节选) | 第32-35页 |
(三)突破阶段 | 第35-49页 |
1.案例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 | 第36-42页 |
2.案例二《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节选) | 第42-43页 |
3.案例三《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节选) | 第43页 |
4.案例四《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课堂实录节选) | 第43-45页 |
5.案例五《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节选) | 第45-47页 |
6.案例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设计节选) | 第47页 |
7.案例七《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课堂实录节选) | 第47-49页 |
二、访谈案例分析 | 第49-53页 |
(一)席广涛老师 | 第50页 |
(二)黄辅云老师 | 第50-51页 |
(三)刘诚宽老师 | 第51页 |
(四)莫怡祥老师 | 第51-53页 |
第三章 教师专业实践在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探索 | 第53-58页 |
一、教师专业实践的目标 | 第53页 |
(一)提升教学技能 | 第53页 |
(二)提高教研能力 | 第53页 |
(三)促进专业发展 | 第53页 |
二、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实践的内容 | 第53-54页 |
(一)使用课程标准的实践 | 第53-54页 |
(二)自主备课的实践 | 第54页 |
(三)备课组交流学习的实践 | 第54页 |
(四)实施教学的实践 | 第54页 |
(五)听课并交流的实践 | 第54页 |
(六)对教学总结、反思的实践 | 第54页 |
三、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实践的策略 | 第54-58页 |
(一)重视和熟悉生物课程标准 | 第54-55页 |
(二)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 第55页 |
(三)重视教育和生物科学专著的阅读 | 第55-56页 |
(四)正确认识新课改理念 | 第56页 |
(五)构建教师教研学习共同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一、结论 | 第58页 |
二、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