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第2章 交通控制系统与交通诱导系统协同理论基础研究 | 第18-24页 |
2.1 交通控制系统 | 第18-19页 |
2.2 交通诱导系统 | 第19-22页 |
2.3 控制系统与诱导系统协同的意义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诱导与控制协调模式分析及临界条件研究 | 第24-34页 |
3.1 区域交通信号控制与诱导协调模式层级分类 | 第24-28页 |
3.1.1 信息级反馈式协调模式 | 第24-26页 |
3.1.2 策略级反馈式协调模式 | 第26-28页 |
3.2 区域交通信号控制与诱导协调模式临界条件 | 第28-32页 |
3.2.1 区域交叉口加权平均饱和度 | 第28-29页 |
3.2.2 区域加权平均行程速度 | 第29-30页 |
3.2.3 协调临界指标函数 | 第30-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策略级反馈调节模式下控制与诱导协同模型构建 | 第34-50页 |
4.1 改进的一体化协同模型 | 第34-39页 |
4.1.1 模型构建 | 第34-37页 |
4.1.2 权重标定 | 第37-39页 |
4.2 双层次协同模型 | 第39-42页 |
4.2.1 模型构建 | 第39-41页 |
4.2.2 路阻函数确立 | 第41-42页 |
4.3 模型求解 | 第42-48页 |
4.3.1 一体化协同模型求解算法 | 第42-44页 |
4.3.2 双层次协同模型求解 | 第44-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仿真验证 | 第50-62页 |
5.1 试验路网及数据 | 第50-51页 |
5.2 协调模式判定 | 第51-53页 |
5.3 双层次协同模型的建立 | 第53-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2-63页 |
6.2 下一步工作计划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