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引言 | 第11-13页 |
2.文献回顾 | 第13-22页 |
2.1 隐形矫治技术发展回顾 | 第13-14页 |
2.2 隐形矫治适应征 | 第14页 |
2.3 隐形矫治技术生物力学研究 | 第14-17页 |
2.3.1 隐形矫治器的生物力学研究 | 第14-15页 |
2.3.2 不同移动方式下牙的生物力学研究 | 第15-17页 |
2.4 传统上颌磨牙远中移动技术 | 第17-19页 |
2.5 隐形矫治疗效评价方法 | 第19-20页 |
2.5.1 治疗标准指数 | 第19页 |
2.5.2 正畸治疗难度、结果、需要指数 | 第19页 |
2.5.3 客观分级系统 | 第19-20页 |
2.5.4 平均切牙拥挤指数 | 第20页 |
2.5.5 与预期比较的模型测量 | 第20页 |
2.6 CBCT在正畸领域的应用 | 第20-22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2-31页 |
3.1 实验器材 | 第22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22-24页 |
3.3 CBCT测量 | 第24-27页 |
3.3.1 CBCT拍摄方法 | 第24页 |
3.3.2 三维测量平面确定 | 第24页 |
3.3.3 测量点定位 | 第24-25页 |
3.3.4 磨牙实际垂直向位移测量方法 | 第25页 |
3.3.5 磨牙实际近远中向位移测量方法 | 第25-26页 |
3.3.6 磨牙实际近远中向角度变化测量方法 | 第26-27页 |
3.3.7 磨牙实际颊舌向角度测量方法 | 第27页 |
3.3.8 切牙实际近远中向位移测量方法 | 第27页 |
3.4 预期牙移动数据获取、测量 | 第27页 |
3.5 磨牙远中移动前后牙列三维图像重叠 | 第27-28页 |
3.6 统计分析 | 第28-31页 |
3.6.1 误差测量 | 第28页 |
3.6.2 数据统计 | 第28-31页 |
4. 结果 | 第31-35页 |
4.1 测量误差检查 | 第31页 |
4.2 上颌磨牙三维方向移动测量结果 | 第31-33页 |
4.3 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移动比较 | 第33页 |
4.4 上切牙近远中向位移测量结果 | 第33-34页 |
4.5 附件对上颌磨牙远中移动的影响 | 第34-35页 |
5. 讨论 | 第35-40页 |
5.1 CBCT三维测量法的优势 | 第35-36页 |
5.2 隐形矫治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疗效评价 | 第36-37页 |
5.3 隐形矫治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牙移动方式 | 第37页 |
5.4 隐形矫治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垂直向、颊舌向影响 | 第37-38页 |
5.5 前牙支抗情况 | 第38页 |
5.6 附件对上颌磨牙远中移动的影响 | 第38页 |
5.7 研究意义及临床提示 | 第38-40页 |
6.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