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论文

社会救助体系中的核对机制研究--以上海市静安区核对中心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2-15页
        一、选题的背景第12-13页
        二、选题的目的、意义第13-15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19页
        一、社会救助的相关研究第15-17页
        二、救助对象的认定和核对研究第17-18页
        三、对政策执行的研究第18-19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9-21页
        一、研究框架和思路第19-20页
        二、主要研究方法第20页
        三、创新点第20-21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21-26页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第21-23页
        一、社会救助制度的概念和类型第21页
        二、社会救助对象的含义和类型第21-22页
        三、政策执行的含义第22-23页
    第二节 政策执行模型的相关理论第23-26页
        一、政策执行的研究路径第23-24页
        二、政策执行的相关理论模型第24-25页
        三、运用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可行性第25-26页
第三章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第26-30页
    第一节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发展与变迁第26-27页
    第二节 社会救助中家庭财产调查制度及其不足第27-28页
    第三节 推进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动因第28-30页
第四章 社会救助体系中核对机制的运行分析——以静安区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为例第30-54页
    第一节 上海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的形成和现状第30-33页
        一、当前核对机制运行的具体内容第30-31页
        二、核对机制的应用领域逐步拓展第31页
        三、核对机制取得的初步成效第31-33页
    第二节 静安区救助体系中核对机制的基本情况第33-44页
        一、静安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的成立背景和过程第33-34页
        二、静安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的主要做法和特点第34-37页
        三、静安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的成效与不足第37-44页
    第三节 基于满意度等视角来评价核对机制执行的结果第44-45页
        一、静安区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检出率的统计第44-45页
        二、以满意度等途径评价核对机制执行的结果第45页
    第四节 政策执行模型视角下社会救助核对机制的内在逻辑和影响因素第45-54页
        一、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和总体应对思路分析第45-46页
        二、社会救助核对机制本体的设计依据问题第46-47页
        三、社会救助核对机制的执行资源第47-49页
        四、社会救助体系中核对机制的主体和目标群体的特征第49-52页
        五、社会救助核对机制的执行策略和环境第52-54页
第五章 境外社会救助体系中核对机制的模式借鉴第54-59页
    第一节 西方国家社会救助体系中的核对机制第54-56页
        一、英国社会救助体系中的核对机制第54-55页
        二、美国社会救助体系中的核对机制第55-56页
    第二节 境外模式对完善我国当前救助核对机制的启示第56-59页
第六章 完善现有社会救助核对机制的对策建议第59-66页
    第一节 从多层面完善政策目标的合理性与可执行性第59-61页
        一、明晰政策目标,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立法第59页
        二、加强社会救助理论研究第59-60页
        三、完善政策内容,优化收入核对管理制度和流程第60页
        四、加强对核对机制执行的监督力度第60-61页
    第二节 有效强化执行主体的执行能力第61-63页
        一、推进机构建设,建立一支收入核对队伍第61-62页
        二、提升政策执行人员素质,提高执行主体能力第62页
        三、调动各类社会资源,有效提升核对机制的执行资源第62-63页
    第三节 完善与目标群体的沟通互动第63-64页
        一、加强对目标群体的宣传和引导第63页
        二、加强对目标群体的监督与管理第63-64页
    第四节 营造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第64-66页
        一、加强信息沟通和政策传播第64页
        二、加强信息化水平建设,建立救助信息共享机制第64-65页
        三、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救助主体第65页
        四、多元参与化解执行困局的路径探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致谢第69-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息化背景下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二值边缘图像的眼睛定位和人脸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