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某些重要金属蛋白功能的结构基础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第一章 金属蛋白简介第15-47页
    第一节 金属蛋白的定义第15-17页
    第二节 金属蛋白的功能第17-20页
    第三节 金属蛋白的研究热点第20-25页
    第四节 金属蛋白的研究方法第25-35页
    第五节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35-38页
    参考文献第38-47页
第二章 艰难梭菌中SOD_(cd)的结构、功能与抑制研究第47-81页
    第一节 艰难梭菌及SOD简介第47-51页
        2.1.1 艰难梭菌简介第47-48页
        2.1.2 MnSOD与艰难梭菌侵染第48-49页
        2.1.3 SOD简介第49-50页
        2.1.4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内容第50-51页
    第二节 SOD_(cd)的克隆,表达,纯化以及表征第51-59页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51-52页
        2.2.2 SOD_(cd)的基因克隆,表达和纯化第52-53页
        2.2.3 SOD_(cd)的表征第53-55页
        2.2.4 结果与讨论第55-59页
    第三节 MnSOD_(cd)的活性与结构研究第59-66页
        2.3.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59页
        2.3.2 实验方法第59-60页
        2.3.3 结果与讨论第60-66页
    第四节 MnSOD_(cd)的酶活抑制研究第66-72页
        2.4.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66-67页
        2.4.2 实验内容第67-68页
        2.4.3 结果与讨论第68-72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72页
    参考文献第72-81页
第三章 艰难梭菌中SOD_(cd)的金属特异性研究第81-123页
    第一节 MnSOD的金属特异性简介第81-84页
        3.1.1 FeSOD和MnSOD的异同第81-82页
        3.1.2 MnSOD和FeSOD的反应机理第82-83页
        3.1.3 本章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第83-84页
    第二节 SOD_(cd)的金属选择性研究第84-90页
        3.2.1 实验材料第84页
        3.2.2 Apo-SOD_(cd)的制备和表征第84-85页
        3.2.3 Apo-SOD_(cd)金属亲和力比较第85-86页
        3.2.4 Apo-SOD_(cd)结合金属后热稳定性第86-87页
        3.2.5 结果与讨论第87-90页
    第三节 SOD_(cd)的金属反应性研究第90-113页
        3.3.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90-91页
        3.3.2 不同金属取代的SOD_(cd)制备和表征第91页
        3.3.3 不同金属取代的SOD_(cd)活性研究第91-92页
        3.3.4 不同金属取代的SOD_(cd)结构研究第92-93页
        3.3.5 不同金属取代的SOD_(cd)光谱和叠氮滴定第93-94页
        3.3.6 不同金属取代的SOD_(cd)电化学第94-96页
        3.3.7 DFT计算反应过渡态能量和反应机理研究第96页
        3.3.8 结果与讨论第96-113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3页
第四章 梅毒螺旋体TroR功能的金属依赖性研究第123-163页
    第一节 梅毒螺旋体TroR综述第123-131页
        4.1.1 梅毒螺旋体简介第123页
        4.1.2 tro ABCDR操纵子简介第123-124页
        4.1.3 TroR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24-127页
        4.1.4 DtxR家族成员结构特点第127-128页
        4.1.5 TroR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第128-130页
        4.1.6 TroR研究目的,意义以及内容第130-131页
    第二节 TroR表达,纯化以及表征第131-139页
        4.2.1 实验材料第131-132页
        4.2.2 TroR基因克隆,表达和纯化第132-133页
        4.2.3 Sumo蛋白酶表达与纯化第133-134页
        4.2.4 TroR的表征第134页
        4.2.5 结果与讨论第134-139页
    第三节 TroR金属离子结合性质研究第139-149页
        4.3.1 实验材料第139页
        4.3.2 TroR的金属结合性质研究第139-140页
        4.3.3 TroR金属诱导的构象变化第140-141页
        4.3.4 结果与讨论第141-149页
    第四节 基于金属离子的TroR-DNA相互作用研究第149-154页
        4.4.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149页
        4.4.2 TroR与DNA结合的金属依赖性第149-150页
        4.4.3 结果与讨论第150-154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3页
第五章 APP与DR6相互作用研究及其分子机制研究第163-211页
    第一节 老年痴呆症相关p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综述第163-172页
        5.1.1 老年痴呆病简介第163-164页
        5.1.2 APP简介第164-167页
        5.1.3 APP E1结构域“新功能”第167-169页
        5.1.4 死亡受体6简介第169-171页
        5.1.5 课题意义,目的,工作基础和主要内容第171-172页
    第二节 NAPP,DR6(41-218)基因构建,蛋白表达与纯化第172-176页
        5.2.1 实验材料第172页
        5.2.2 N-APP和DR6(41-218)的质粒构建和蛋白表达第172-173页
        5.2.3 N-APP 和 DR6(41-218)蛋白纯化第173-174页
        5.2.4 APP18-286 质谱鉴定第174页
        5.2.5 结果与讨论第174-176页
    第三节 N-APP和DR6(41-218)相互作用以及Cu~(2+),Zn~(2+)对其作用的影响第176-189页
        5.3.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176页
        5.3.2 APP18-286的金属重组和表征第176-177页
        5.3.3     N-APP 和 DR6(41-218)的 ITC 研究第177页
        5.3.4     CFP-APP18-126 和 DR6(41-218)的 FRET 研究第177页
        5.3.5     APP18-126的晶体结构研究第177-178页
        5.3.6     APP18-208-Cu~(2+)/Zn~(2+)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构第178页
        5.3.7     APP18-286/DR6(41-218)的小角散射研究第178页
        5.3.8     APP18-286 与 DR6(41-218)蛋白质对接研究第178-179页
        5.3.9 基于APP18-286/DR6(41-218)复合物对接结构定点突变第179页
        5.3.10 结果与讨论第179-189页
    第四节 N-APP的神经细胞毒性以及Cu~(2+),Zn~(2+)的影响第189-198页
        5.4.1 实验材料第189-190页
        5.4.2     N-APPs 的 SH-SY5Y 和 PC12 细胞毒性第190页
        5.4.3     N-APP处理的SH-SY5Y,PC12细胞ROS焚光染色第190页
        5.4.4     N-APP 激活 CaspaseS 和 6 的 Western-Blot 确认第190-191页
        5.4.5 N-APPs造成小鼠大脑皮层原代神经元修剪轴突第191-192页
        5.4.6 数据处统计分析第192页
        5.4.7 结果与讨论第192-198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98-200页
    参考文献第200-211页
第六章 APP E2结构域与脑铁稳态平衡初探第211-229页
    第一节 APP E2结构域-亚铁氧化酶?第211-214页
        6.1.1 APP E2结构域具有“亚铁氧化酶”活性第211-212页
        6.1.2 反驳APP E2结构域的“亚铁氧化酶”活性第212-213页
        6.1.3 APP E2结构域与FPN1相互作用第213页
        6.1.4 课题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第213-214页
    第二节 E2表达,纯化与鉴定第214-217页
        6.2.1 实验材料第214-215页
        6.2.2     E2表达与纯化第215页
        6.2.3     E2 ESI-MS 质谱鉴定第215-216页
        6.2.4 结果与讨论第216-217页
    第三节 E2与三价铁离子的相互作用第217-222页
        6.3.1 实验材料第217页
        6.3.2     E2与Fe~(3+) 的重组与ICP/OES鉴定第217页
        6.3.3     E2-Fe~(3+) 的 EPR 谱第217页
        6.3.4     E2与Fe~(3+)(Gly)_2的紫外,突光以及ITC滴定第217-218页
        6.3.5 E2-Fe~(3+)的循环伏安研究第218-219页
        6.3.6 E2-Fe~(3+)的晶体结构研究第219页
        6.3.7 结果与讨论第219-222页
    第四节 APP E2-FPN_(HBD)嵌合体基因构建,蛋白表达与纯化第222-225页
        6.4.1 实验材料第222-223页
        6.4.2 E2-FPN_(HBD)嵌合体基因构建,蛋白表达与纯化第223页
        6.4.3 结果与讨论第223-225页
    第五节 总结和展望第225-226页
    参考文献第226-229页
工作总结和展望第229-231页
附录第231-24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完成的论文第241-245页
致谢第245-246页

论文共2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突发危机情境下群体认知和从众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斑马鱼c-cbl基因Ring Finger结构域突变导致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