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组织认同研究 | 第12-14页 |
1.2.2 离职倾向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5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5.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6 本研究的可能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知识型员工概念及其特点 | 第18-19页 |
2.1.2 组织认同概念 | 第19-20页 |
2.1.3 离职倾向概念 | 第20页 |
2.2 相关理论分析 | 第20-23页 |
2.2.1 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 | 第20-21页 |
2.2.2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 第21页 |
2.2.3 员工的离职理论模型研究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新疆天业集团知识型员工离职现状及分析 | 第23-44页 |
3.1 新疆天业集团的发展和知识型员工的构成 | 第23-26页 |
3.1.1 新疆天业集团的发展 | 第23页 |
3.1.2 新疆天业集团员工构成 | 第23-24页 |
3.1.3 新疆天业集团知识型员工构成情况说明 | 第24-26页 |
3.2 研究设计及方法 | 第26-40页 |
3.2.1 问卷调查法 | 第26-31页 |
3.2.2 访谈法 | 第31-40页 |
3.3 新疆天业集团知识型员工离职状况与特征分析 | 第40-42页 |
3.3.1 新疆天业集团知识型员工历年离职状况 | 第40-41页 |
3.3.2 新疆天业集团知识型员工以年龄层次分类离职情况 | 第41页 |
3.3.3 新疆天业集团知识型员工主动离职和被动离职分类情况 | 第41-42页 |
3.4 新疆天业集团知识型员工离职特征分析 | 第42-44页 |
3.4.1 新疆天业集团知识型员工年龄层次离职特征分析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新疆天业集团组织认同视角下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与成因分析 | 第44-50页 |
4.1.新疆天业集团知识型员工组织认同现状分析 | 第44页 |
4.2 新疆天业集团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情况 | 第44-45页 |
4.2.1 新疆天业集团青年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情况 | 第44-45页 |
4.2.2 新疆天业集团中年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情况 | 第45页 |
4.2.3 新疆天业集团老年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情况 | 第45页 |
4.3 新疆天业集团组织认同视角下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的成因分析 | 第45-50页 |
4.3.1 知识型员工组织认同视角下个人因素的离职倾向成因分析 | 第46-47页 |
4.3.2 知识型员工组织认同视角下企业因素的离职倾向成因分析 | 第47-50页 |
第五章 组织认同视角下新疆天业集团降低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的优化策略 | 第50-54页 |
5.1 个人素质提升 | 第50-51页 |
5.1.1 认清自我,纠正不良个性 | 第50页 |
5.1.2 调整心态,增强抗压能力 | 第50页 |
5.1.3 控制情绪,冷静对待事物 | 第50-51页 |
5.1.4 懂得回报,提高责任意识 | 第51页 |
5.2 企业激励措施 | 第51-54页 |
5.2.1 企业工作价值观激励 | 第51-52页 |
5.2.2 企业管理机制激励 | 第52-53页 |
5.2.3 企业工作条件激励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