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产业、文化市场论文

苏州旧城空间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时代背景: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第11页
        1.1.2 发展背景:旧城更新发展的现实需要第11-12页
        1.1.3 现实偏差:实践的繁荣和理论的缺失第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 研究对象与内容第14-16页
        1.4.1 研究对象第14页
        1.4.2 研究内容第14-16页
    1.5 研究框架第16-17页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第17-26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7-21页
        2.1.1 旧城空间第17页
        2.1.2 文化创意产业第17-19页
        2.1.3 文化创意产业园第19-21页
    2.2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研究第21-23页
        2.2.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第21页
        2.2.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第21-23页
    2.3 关于创意产业园与旧城空间的发展研究第23-24页
        2.3.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第23页
        2.3.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第23-24页
    2.4 其它相关理论研究第24-25页
        2.4.1 有机更新理论第24-25页
        2.4.2 新城市主义第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及旧城空间发展概况第26-43页
    3.1 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及创意产业园发展概况第26-27页
        3.1.1 文化创意产业第26页
        3.1.2 文化创意产业园第26-27页
    3.2 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特征第27-32页
        3.2.1 发展类型第27-28页
        3.2.2 演化历程第28-29页
        3.2.3 空间分布第29-32页
    3.3 苏州旧城空间发展特征第32-38页
        3.3.1 苏州城市空间演化历程第32-36页
        3.3.2 苏州旧城空间发展特征第36-38页
    3.4 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旧城空间的关系解读第38-41页
        3.4.1 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旧城空间的互动关系第38-40页
        3.4.2 苏州旧城空间问题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影响作用的对应关系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苏州旧城空间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问题第43-61页
    4.1 苏州旧城空间创意产业园发展类型第43-47页
        4.1.1 从产生方式视角划分第43-44页
        4.1.2 从用地规模视角划分第44页
        4.1.3 从功能业态视角划分第44-45页
        4.1.4 从开发管理视角划分第45-47页
    4.2 苏州旧城空间创意产业园案例分析第47-57页
        4.2.1 案例的选取与调研内容第47-48页
        4.2.2 案例一:桃花坞文化创意产业园第48-52页
        4.2.3 案例二:苏州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第52-55页
        4.2.4 案例三:苏州普灵文化创意产业园第55-57页
    4.3 苏州旧城空间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问题第57-59页
        4.3.1 建筑空间方面第57页
        4.3.2 公共空间方面第57-58页
        4.3.3 功能业态方面第58-59页
        4.3.4 开发管理方面第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苏州旧城空间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策略第61-79页
    5.1 旧城空间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原则第61-62页
        5.1.1 整体性原则第61页
        5.1.2 多元性原则第61页
        5.1.3 地域性原则第61页
        5.1.4 适应性原则第61-62页
    5.2 建筑空间发展策略:规范+引导第62-67页
        5.2.1 规范开发维育肌理第62-65页
        5.2.2 多种模式引导转型第65-67页
    5.3 公共空间发展策略:挖掘+共享第67-69页
        5.3.1 挖掘潜力公共空间第67-68页
        5.3.2 开放园区共享设施第68-69页
    5.4 功能业态发展策略:静态+动态第69-71页
        5.4.1 多元功能复合引导第69-70页
        5.4.2 事件驱动空间活力第70-71页
    5.5 管理模式发展策略:完善+合作第71-73页
        5.5.1 完善规划、审批、管理制度第71-72页
        5.5.2 加强区域合作、公私合作第72-73页
    5.6 苏州旧城空间文化创意产业园改造实例:桃花坞文化创意产业园第73-77页
        5.6.1 产业园概况第73-74页
        5.6.2 发展改造目标第74页
        5.6.3 发展策略应用第74-77页
    5.7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79-80页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80页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图表目录第85-88页
致谢第88-89页
作者简历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岛棉抗黄萎病相关基因GbLOX和GbAOS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下一篇:基于慢城理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