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业动力、农村能源论文--生物能(生物质能)的应用论文--沼气论文

沼气压力水洗提纯设备及工艺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2 沼气组分及特性第14页
    1.3 国内外沼气提纯技术发展现状第14-22页
        1.3.1 沼气提纯技术发展现状第14-19页
        1.3.2 水洗法优势第19-20页
        1.3.3 国外沼气提纯发展现状第20-21页
        1.3.4 我国沼气提纯发展现状第21-22页
    1.4 本课题研究概况第22-23页
        1.4.1 研究内容第22页
        1.4.2 研究目标第22-23页
    1.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二章 沼气压力水洗提纯原理第24-32页
    2.1 溶解度的差异第24-25页
    2.2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传质第25-29页
        2.2.1 双膜理论第26-27页
        2.2.2 溶质渗透理论第27页
        2.2.3 表面更新理论第27页
        2.2.4 三种模型对比第27-28页
        2.2.5 气膜吸收速率第28页
        2.2.6 液膜吸收速率第28页
        2.2.7 总的吸收速率第28-29页
    2.3 强化水吸收CO_2的途径第29页
        2.3.1 提高吸收系数Lk第29页
        2.3.2 增大吸收推动力sc第29页
        2.3.3 增大单位吸收传质面积A第29页
    2.4 沼气水洗提纯影响因素第29-31页
        2.4.1 温度、压力第30页
        2.4.2 气水比第30页
        2.4.3 气、液接触面积第30页
        2.4.4 其他的因素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沼气常压雾化水洗提纯技术第32-40页
    3.1 雾化水洗提纯原理第32-33页
    3.2 气雾化器的应用第33页
    3.3 试验设备第33-34页
    3.4 试验步骤第34-35页
    3.5 试验结果第35-39页
        3.5.1 温度的影响第36页
        3.5.2 气水比的影响第36-37页
        3.5.3 沼气提纯工艺参数第37页
        3.5.4 沼气提纯效率及能耗第37-39页
    3.6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沼气压力水洗改造第40-56页
    4.1 沼气压力水洗化工系统第40-44页
        4.1.1 沼气压力水洗提纯流程图第40-41页
        4.1.2 水洗过程第41页
        4.1.3 主要设备参数确定第41-43页
        4.1.4 压力管道安装设计第43-44页
    4.2 水洗塔内部装置及部件第44-47页
        4.2.1 气雾化器设计第44-45页
        4.2.2 填料的选用与安装第45-47页
    4.3 水雾化器设计第47-55页
        4.3.1 基本参数第47页
        4.3.2 管道尺寸第47-48页
        4.3.3 雾化喷嘴第48页
        4.3.4 容器壁厚第48-49页
        4.3.5 连接方式第49-50页
        4.3.6 容器筒体高度确定第50-52页
        4.3.7 支座、液位控制第52-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沼气压力水洗控制系统第56-69页
    5.1 控制系统方案第56-58页
        5.1.1 控制系统方案一第56页
        5.1.2 控制系统方案二第56-57页
        5.1.3 控制系统的对比及选择第57-58页
    5.2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第58-59页
    5.3 控制系统的设计第59-62页
        5.3.1 检测仪器第59-60页
        5.3.2 控制部分硬件设计第60-62页
    5.4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第62-63页
    5.5 控制系统的试验第63-68页
        5.5.1 测试校核第63-64页
        5.5.2 控制试验第64-68页
    5.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沼气压力水洗提纯试验方案第69-73页
    6.1 试验目的第69页
    6.2 试验原理第69-70页
    6.3 试验仪器第70-71页
    6.4 试验步骤第71-72页
    6.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第73-74页
    7.1 总结第73页
    7.2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论著、论文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附录第80-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融合点的连续下降进近航迹优化研究
下一篇: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L职业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