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轨变工况环境下卫星热分析及单机热控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卫星热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热控制优化方案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液态金属热控制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典型卫星结构的热分析 | 第16-32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典型卫星模型 | 第16-22页 |
2.2.1 几何模型 | 第17-18页 |
2.2.2 网格划分 | 第18-20页 |
2.2.3 各向异性材料 | 第20-22页 |
2.3 外部辐射热流 | 第22-26页 |
2.3.1 辐射换热模型 | 第22-24页 |
2.3.2 外部辐射热流的计算 | 第24-26页 |
2.4 整星温度场分析 | 第26-30页 |
2.4.1 传热模型 | 第26-27页 |
2.4.2 温度计算 | 第27-29页 |
2.4.3 推进管路温度计算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单机热控优化方案 | 第32-48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液态金属微通道方案 | 第32-35页 |
3.2.1 方案设计 | 第32-34页 |
3.2.2 基本原理 | 第34-35页 |
3.3 液态金属微通道换热性能分析 | 第35-39页 |
3.3.1 相似分析 | 第35-37页 |
3.3.2 量纲分析 | 第37-38页 |
3.3.3 主要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3.4 液态金属微通道的数值计算 | 第39-47页 |
3.4.1 微通道的截面形状和排布 | 第39-42页 |
3.4.2 矩形微通道的高宽比 | 第42-44页 |
3.4.3 矩形微通道的条数 | 第44-45页 |
3.4.4 实验关联式 | 第45-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微通道散热在单机热控优化中的应用 | 第48-57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微通道的局部热控应用 | 第48-51页 |
4.2.1 模型设计 | 第48-50页 |
4.2.2 优化方案的效果计算 | 第50-51页 |
4.3 微通道的多单机热控应用 | 第51-54页 |
4.3.1 模型设计 | 第51-52页 |
4.3.2 优化方案的效果计算 | 第52-54页 |
4.4 主动加热优化方案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单机温度的敏感性分析 | 第57-67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敏感性分析原理 | 第57-58页 |
5.3 典型物性敏感性计算 | 第58-65页 |
5.3.1 单机接触热阻 | 第58-60页 |
5.3.2 结构板的导热系数 | 第60-62页 |
5.3.3 单机表面涂层的发射率 | 第62-63页 |
5.3.4 散热面发射率 | 第63-65页 |
5.4 综合比较分析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