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航天器及其运载工具论文--人造卫星论文

在轨变工况环境下卫星热分析及单机热控优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卫星热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热控制优化方案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液态金属热控制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典型卫星结构的热分析第16-32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典型卫星模型第16-22页
        2.2.1 几何模型第17-18页
        2.2.2 网格划分第18-20页
        2.2.3 各向异性材料第20-22页
    2.3 外部辐射热流第22-26页
        2.3.1 辐射换热模型第22-24页
        2.3.2 外部辐射热流的计算第24-26页
    2.4 整星温度场分析第26-30页
        2.4.1 传热模型第26-27页
        2.4.2 温度计算第27-29页
        2.4.3 推进管路温度计算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单机热控优化方案第32-48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液态金属微通道方案第32-35页
        3.2.1 方案设计第32-34页
        3.2.2 基本原理第34-35页
    3.3 液态金属微通道换热性能分析第35-39页
        3.3.1 相似分析第35-37页
        3.3.2 量纲分析第37-38页
        3.3.3 主要影响因素第38-39页
    3.4 液态金属微通道的数值计算第39-47页
        3.4.1 微通道的截面形状和排布第39-42页
        3.4.2 矩形微通道的高宽比第42-44页
        3.4.3 矩形微通道的条数第44-45页
        3.4.4 实验关联式第45-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微通道散热在单机热控优化中的应用第48-57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微通道的局部热控应用第48-51页
        4.2.1 模型设计第48-50页
        4.2.2 优化方案的效果计算第50-51页
    4.3 微通道的多单机热控应用第51-54页
        4.3.1 模型设计第51-52页
        4.3.2 优化方案的效果计算第52-54页
    4.4 主动加热优化方案第54-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5章 单机温度的敏感性分析第57-67页
    5.1 引言第57页
    5.2 敏感性分析原理第57-58页
    5.3 典型物性敏感性计算第58-65页
        5.3.1 单机接触热阻第58-60页
        5.3.2 结构板的导热系数第60-62页
        5.3.3 单机表面涂层的发射率第62-63页
        5.3.4 散热面发射率第63-65页
    5.4 综合比较分析第65-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基于立体视觉的植物病斑定位获取技术研究
下一篇:空间非合作目标交会对接逼近段有限时间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