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史、银行史论文

四明商业储蓄银行经营管理研究(1908-1937)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8-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5页
    1.3 研究目的、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5-17页
        1.3.1 研究目的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7页
        1.3.3 创新之处第17页
    1.4 论文基本框架第17-18页
第二章 四明银行发展回顾第18-25页
    2.1 四明银行的创立与发展(1908-1910年)第18-20页
        2.1.1 资金来源与股东构成第18-19页
        2.1.2 业务经营情况第19-20页
    2.2 四明银行的壮大与辉煌(1911-1934年)第20-22页
        2.2.1 负责人的变动第20页
        2.2.2 业务经营情况第20-22页
    2.3 四明银行的衰落与终结(1935-1949年)第22-25页
        2.3.1 官股的加入与膨胀第22-23页
        2.3.2 业务经营情况第23-25页
第三章 四明银行的常规经营管理第25-37页
    3.1 四明银行的组织结构第25-27页
    3.2 四明银行的营业章程第27-28页
    3.3 四明银行的发钞业务第28-30页
    3.4 四明银行的储蓄业务第30-32页
    3.5 四明银行的人员管理第32-33页
        3.5.1 人事任免第32-33页
        3.5.2 薪酬激励第33页
    3.6 四明银行的声誉管理第33-34页
        3.6.1 维持客户信任第33-34页
        3.6.2 塑造银行形象第34页
    3.7 四明银行与宁波帮的关系第34-35页
    3.8 对四明银行常规经营管理的评价第35-37页
第四章 四明银行的风险管理第37-51页
    4.1 四明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第37-39页
    4.2 四明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第39-42页
        4.2.1 有价证券投资第39-40页
        4.2.2 房地产投资第40-42页
    4.3 四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第42-46页
        4.3.1 库存现金分析第42-43页
        4.3.2 存贷比分析第43-44页
        4.3.3 定活比分析第44-45页
        4.3.4 流动资产与总资产分析第45-46页
    4.4 四明银行的核心资本管理第46-47页
    4.5 同业比较分析第47-50页
    4.6 对四明银行风险管理的评价第50-51页
第五章 四明银行经营管理对盈利影响的实证分析第51-59页
    5.1 变量和数据第51-52页
        5.1.1 变量的选取第51页
        5.1.2 数据的来源和处理第51-52页
    5.2 模型的建立第52页
    5.3 实证结果第52-58页
        5.3.1 平稳性检验第52-53页
        5.3.2 VAR模型的回归结果第53-54页
        5.3.3 VAR模型的稳定性第54-55页
        5.3.4 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第55-58页
    5.4 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四明银行兴衰发展的原因第59-64页
    6.1 四明银行发展的原因第59-60页
        6.1.1 发钞和存储业务的开展第59页
        6.1.2 恰逢其时的资金运用策略第59-60页
        6.1.3 与宁波帮的互利双赢第60页
    6.2 四明银行由盛转衰的原因第60-64页
        6.2.1 时代大浪淘沙第60-61页
        6.2.2 高管独揽大权第61-62页
        6.2.3 创始人和大股东的提款机第62页
        6.2.4 风控意识薄弱第62页
        6.2.5 经营理念保守第62-64页
第七章 结语第64-68页
    7.1 本文主要观点第64-65页
    7.2 对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启示第65-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后记第72-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舆论危机下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研究
下一篇:延迟退休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