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导论 | 第9-13页 |
·选题依据 | 第9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10-11页 |
·文章结构 | 第11页 |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1-13页 |
2 民国时期 30 年代山西农村的经济与金融 | 第13-23页 |
·民国时期 30 年代山西农村社会经济 | 第13-15页 |
·阎锡山的农村金融体系 | 第15-20页 |
·山西省银行和垦业、盐业、铁路银号 | 第15-16页 |
·设立官办当铺 | 第16-17页 |
·代理店代发省钞 | 第17-18页 |
·县银号借发兑换券 | 第18-19页 |
·村信用合作社 | 第19-20页 |
·阎锡山整顿金融市场 | 第20-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3 阎锡山的合作金融思想 | 第23-32页 |
·阎锡山的合作金融主张 | 第23-29页 |
·利用“省钞发酵”进行信用扩张 | 第23-24页 |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推行 | 第24-26页 |
·以土地为担保的信用合作券 | 第26-27页 |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影响 | 第27-29页 |
·阎锡山农村合作金融思想的研究 | 第29-30页 |
·信用合作理论及实践 | 第30页 |
·阎锡山合作金融思想的特点和学术意义 | 第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4 阎锡山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启示 | 第32-40页 |
·经验借鉴和理论启示 | 第32-33页 |
·当前我国的农村金融状况 | 第33-35页 |
·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 第33-34页 |
·构建有效的合作金融体系是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有效途径 | 第34-35页 |
·创办真正意义的合作金融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 第35-39页 |
·为农信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35-37页 |
·规范和发展民间金融机构 | 第37-38页 |
·合作化与市场化相结合 | 第38-39页 |
·建立具有真正合作性质的基层农村金融机构 | 第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