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国门生物安全防御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第一节 本文的基本概念 | 第13-15页 |
一、外来入侵物种的概念及其相关科学的发展 | 第13-14页 |
二、检疫的由来及概念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生物安全防御体系的指导原则 | 第15-20页 |
一、生物安全的涵义 | 第15-16页 |
二、生物安全防御的指导原则 | 第16-20页 |
第二章 我国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 第20-28页 |
第一节 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的危害及现状 | 第20-23页 |
一、外来物种入侵的一般危害 | 第20-22页 |
二、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当前国门生物安全防御的现状 | 第23-26页 |
一、我国国门生物安全防御的立法现状 | 第23-25页 |
二、我国国门生物安全防御的行政体制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当前我国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26-28页 |
一、现有涉及国门生物安全防御的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 | 第26页 |
二、我国国门生物安全防御的行政体制的存在问题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我国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 第28-37页 |
第一节 中国与欧盟的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比较 | 第28-32页 |
一、欧盟国门生物安全防御的主要特点 | 第28-30页 |
二、中国-欧盟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的比较 | 第30-31页 |
三、欧盟国门生物安全对我国的启示与建议 | 第31-32页 |
第二节 中国与日本的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比较 | 第32-34页 |
一、中日两国国门生物安全防御法规体系的比较 | 第32-33页 |
二、中国—日本国门生物安全防御具体规定的比较 | 第33-34页 |
第三节 中国与美国的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的比较 | 第34-37页 |
一、中国和美国在国门生物安全防御法律法规上的比较 | 第34-35页 |
二、中国和美国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其他方面的比较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案例研究—太仓港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建设探讨 | 第37-49页 |
第一节 近年来太仓港的发展现状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太仓港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之大检疫大防控机制 | 第38-42页 |
一、建立大检疫大防控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第38-40页 |
二、大检疫大防控机制的具体内涵 | 第40-41页 |
三、大检疫大防控机制的配套体系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太仓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之四大功能载体 | 第42-46页 |
一、太仓港进境木材除害处理区 | 第43-45页 |
二、太仓港集中查验中心 | 第45页 |
三、大型废纸监管储存 | 第45页 |
四、中央直属冷库监管点 | 第45-46页 |
第四节 太仓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之三大技术支撑体系 | 第46-47页 |
一、太仓口岸有害生物检疫实验室 | 第46页 |
二、口岸业务监控指挥中心 | 第46-47页 |
三、除害处理信息化中心 | 第47页 |
第五节 太仓港建设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的经验和借鉴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的建议 | 第49-54页 |
第一节 完善国门生物安全体系法律制度的相关建议 | 第49-50页 |
一、建议制定一部综合性的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专项法律 | 第49页 |
二、尽快修订《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 | 第49-50页 |
三、及时修订相关进境物禁止名录 | 第50页 |
四、完善其他配套法律法规 | 第50页 |
五、建议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 | 第50页 |
第二节 完善当前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机制的相关建议 | 第50-54页 |
一、建立国际合作协商机制 | 第51页 |
二、建立国家部级联席会议机制 | 第51-52页 |
三、建立地方政府联合防控协作机制 | 第52页 |
四、建立内部技术支撑机制 | 第52页 |
五、建立社会沟通机制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