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论文

强化敏感性人格发展特点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文献综述第9-23页
    1.1 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演进史第9-18页
        1.1.1 强化敏感性的产生背景第9-10页
        1.1.2 原初的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第10-12页
        1.1.3 修订版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第12-18页
        1.1.4 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是人格结构(过程)理论第18页
        1.1.5 小结第18页
    1.2 强化敏感性人格发展特点研究第18-23页
        1.2.1 青少年对奖励更敏感第18-19页
        1.2.2 强化敏感性的发展趋势研究第19-21页
        1.2.3 青春期情绪发展研究第21-23页
2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第23-25页
    2.1 问题提出第23-24页
    2.2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第24-25页
3 研究方法第25-30页
    3.1 被试选取第25页
    3.2 研究材料第25-29页
        3.2.1 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第25页
        3.2.2 强化敏感性人格问卷第25-26页
        3.2.3 FFFS系统的测量——Q任务第26-27页
        3.2.4 BAS系统的测量——气球模拟风险测试第27-29页
    3.3 研究设计第29-30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0-46页
    4.1 强化敏感性人格各系统不同测量工具之间关系研究第30-33页
    4.2 奖励敏感性(BAS)发展趋势第33-39页
        4.2.1 问卷法测量奖励敏感性发展趋势结果第33-37页
        4.2.2 行为测试法测量奖励敏感性发展趋势结果第37-39页
    4.3 惩罚敏感性(FFFS)发展趋势第39-44页
        4.3.1 问卷法测量惩罚敏感性发展趋势结果第39-42页
        4.3.2 行为测试法测量惩罚敏感性发展趋势结果第42-44页
    4.4 冲突调节水平(BIS)发展趋势第44-46页
5 讨论第46-53页
    5.1 奖励敏感性发展趋势第46-47页
    5.2 惩罚敏感性发展趋势第47-48页
    5.3 行为抑制系统(冲突调节水平)发展趋势第48-49页
    5.4 不同工具测试强化敏感性人格发展趋势一致性探究第49-50页
    5.5 青春期前后奖励敏感性快速发展的意义第50-51页
    5.6 不足与展望第51-53页
        5.6.1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第51页
        5.6.2 从青少年积极发展的视角展开新的研究第51-52页
        5.6.3 气球模拟风险测试任务继续开发的可能性第52-53页
总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第58-66页
后记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跨组合钢桁拱桥的地震反应分析及减隔震研究
下一篇:斜拉桥斜拉索表面状态对气动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