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世界各国新闻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新闻事业史论文

晚清士人的报刊阅读--以孙宝瑄《忘山庐日记》和皮锡瑞《师伏堂日记》为例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第10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第10-11页
    第三节 研究现状第11-12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二章 皮锡瑞的报刊阅读第14-23页
    第一节 皮锡瑞与《师伏堂日记》第14页
    第二节 1892—1893年:初阅《申报》第14-16页
    第三节 1894—1895年:关注甲午战争并频繁阅读《申报》第16-17页
    第四节 1896—1898年:广泛阅读维新报刊第17-19页
    第五节 1899—1903年:阅报活动从未间断第19-22页
    第六节 1904—1907年:阅报渐成习惯第22-23页
第三章 孙宝瑄的报刊阅读第23-30页
    第一节 孙宝瑄与《忘山庐日记》第23页
    第二节 1893—1894年:阅读邸报第23-25页
    第三节 1897—1898年:博览西书新报第25-26页
    第四节 1901—1902年:孙宝瑄认为“辟民之智,莫如报馆”第26-27页
    第五节 1903—1908年:阅读报刊成为习惯第27-30页
第四章 晚清士人阅报习惯的养成第30-36页
    第一节 甲午之前零星的阅报活动第30-31页
    第二节 甲午之后阅报数量的飞跃第31-33页
    第三节 阅读报刊渐成习惯第33-36页
第五章 读报活动对晚清士人思想上的影响第36-46页
    第一节 孙宝瑄阅读结构的变化第36-37页
    第二节 孙宝瑄阅读结构的改变对其思想的影响第37-39页
    第三节 皮锡瑞阅读世界的扩展第39-42页
    第四节 皮锡瑞从“都邑之士”到“读书明理之士”的转变第42-44页
    第五节 阅报对皮锡瑞思想转变的影响第44-46页
第六章 读报活动对晚清士人行为上的影响第46-50页
    第一节 皮锡瑞对甲午战事的追踪第46-49页
    第二节 国家事务的虚拟参与第49-50页
第七章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5-56页
附件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俄汉语“v+v”构式对比分析
下一篇:PPP模式下“轨道交通+商业模式”收益与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