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丧礼在山东潍坊地区的传承与演变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学术背景 | 第10-11页 |
2.现实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周代丧礼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2.近代以来潍坊地区丧葬习俗研究现状 | 第16页 |
3.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三)选题意义 | 第17-18页 |
1.学术意义 | 第17页 |
2.现实意义 | 第17-18页 |
一、周代丧礼的主要内容 | 第18-30页 |
(一)弥留之际的仪式 | 第19-21页 |
1.迁于正寝 | 第19页 |
2.东首 | 第19-20页 |
3.废床 | 第20页 |
4.属纩 | 第20-21页 |
(二)初丧的各种仪式 | 第21-25页 |
1.招魂 | 第21-22页 |
2.楔齿 | 第22页 |
3.讣告 | 第22页 |
4.为垼煮潘 | 第22-23页 |
5.饭含 | 第23页 |
6.袭尸 | 第23-24页 |
7.置“重” | 第24页 |
8.小敛 | 第24页 |
9.大敛 | 第24-25页 |
(三)殡期之礼 | 第25-27页 |
1.掘肂 | 第25-26页 |
2.入肂 | 第26页 |
3.居倚庐 | 第26页 |
4.祭奠 | 第26-27页 |
(四)下葬之礼 | 第27-30页 |
1.启殡朝祖 | 第27页 |
2.饰棺 | 第27页 |
3.陈明器 | 第27-28页 |
4.摆放葬具 | 第28页 |
5.行赗、赙之礼 | 第28-29页 |
6.反哭 | 第29页 |
7.祭祀 | 第29-30页 |
二、近代以来潍坊地区丧葬习俗与周代丧礼比较研究 | 第30-53页 |
(一)潍坊地区的历史与文化 | 第30-31页 |
(二)周代丧葬礼仪在近代以来潍坊地区的传承与变异 | 第31-49页 |
1.丧前的准备 | 第31-32页 |
2.弥留之际的礼俗 | 第32-36页 |
3.报丧、讣告、吊唁和助丧 | 第36-38页 |
4.幎目、握手、沐浴更衣和制作铭旌 | 第38-39页 |
5.小敛 | 第39页 |
6.大敛 | 第39-41页 |
7.朝夕哭奠 | 第41-43页 |
8.造明器 | 第43-44页 |
9.筮宅、卜葬和安葬 | 第44-48页 |
10.祭奠 | 第48-49页 |
11.赐谥 | 第49页 |
(三)近代以来潍坊地区丧葬习俗中的新因素 | 第49-51页 |
1.七祭和百日祭 | 第49-50页 |
2.丧礼中的佛教、道教元素 | 第50-51页 |
(四)丧葬礼仪中存在的过度铺张浪费的问题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