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导言 | 第11-33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 二、研究综述 | 第13-27页 |
|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13-23页 |
|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23-26页 |
| (三)目前研究的主要不足 | 第26-27页 |
| 三、研究的意义、问题与目标 | 第27页 |
| (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第27页 |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27页 |
| (三)研究的主要目标 | 第27页 |
| 四、核心概念与基本假设 | 第27-30页 |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7-28页 |
| (二)研究的基本假设 | 第28-30页 |
|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及设计 | 第30-33页 |
| (一)文献研究 | 第30-31页 |
| (二)实证研究 | 第31页 |
| (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31-33页 |
| 第一章 教师实践智慧的内涵与意义 | 第33-68页 |
| 一、教师实践智慧内涵解析 | 第33-58页 |
| (一)国内现有的几种理解 | 第33-38页 |
| (二)本文关于教师实践智慧的理解 | 第38-41页 |
| (三)教师实践智慧的构成及表现 | 第41-58页 |
| 二、教师实践智慧的意义 | 第58-68页 |
| (一)顺应教师专业化的内在逻辑 | 第58-61页 |
| (二)达成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的动态平衡 | 第61-63页 |
| (三)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互动 | 第63-65页 |
| (四)促进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 | 第65-68页 |
| 第二章 教师实践智慧的来源及其生长 | 第68-91页 |
| 一、教师实践智慧的来源 | 第68-84页 |
| (一)关于教师实践智慧来源的两个关键性问题 | 第68-70页 |
| (二)教师实践智慧的来源及模型建构 | 第70-84页 |
| 二、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机制 | 第84-91页 |
| (一)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动力:信念系统 | 第84-85页 |
| (二)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关键:实践中反思 | 第85-89页 |
| (三)教实践智慧生长的条件:教学自主 | 第89-91页 |
| 第三章 教师个体的特质:为教师实践智慧的生长“播种” | 第91-116页 |
| 一、个体的特质与教师实践智慧生长 | 第91-104页 |
| (一)教师的职业情感与教师实践智慧生长 | 第92-96页 |
| (二)教师的人格特质与教师实践智慧生长 | 第96-101页 |
| (三)教师的能力倾向与教师实践智慧生长 | 第101-104页 |
| 二、教师个体特质与教师潜质鉴定 | 第104-116页 |
| (一)目前教师资质认定的一般做法与不足 | 第105-107页 |
| (二)基于个体特质的入学资格认定 | 第107-116页 |
| 第四章 职前教育:为教师实践智慧的生长“奠基” | 第116-143页 |
| 一、职前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 第116-125页 |
| (一)职前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16-119页 |
| (二)以培养“合格师范生”为基本的目标定位 | 第119-125页 |
| 二、职前教师教育为教师实践智慧生长提供必备的基础 | 第125-143页 |
| (一)职前教师教育的主要任务 | 第125-134页 |
| (二)我国职前教师教育的相关建议 | 第134-143页 |
| 第五章 在职学习: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催化剂” | 第143-173页 |
| 一、直接学习:在行动中反思 | 第144-154页 |
| (一)对活动的思考与教师实践智慧生长 | 第144-151页 |
| (二)对问题的研究与教师实践智慧生长 | 第151-154页 |
| 二、间接学习:寻他山之石 | 第154-162页 |
| (一)案例学习与教师实践智慧生长 | 第155-156页 |
| (二)读书学习与教师实践智慧生长 | 第156-162页 |
| 三、交往学习:互动中前行 | 第162-173页 |
| (一)同伴互助与教师实践智慧生长 | 第163-165页 |
| (二)导师指导与教师实践智慧生长 | 第165-173页 |
| 第六章 学校环境: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土壤” | 第173-191页 |
| 一、以积极的价值取向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 第173-176页 |
| 二、为教师“减负”以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用于专业发展 | 第176-183页 |
| 三、为教师赋权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 第183-188页 |
| 四、建立尊重信任协作的学校文化 | 第188-191页 |
| 结语 | 第191-1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93-199页 |
| 附录 | 第199-219页 |
| 附录1:专家教师访谈提纲 | 第199-200页 |
| 附录2:优秀班主任访谈提纲 | 第200-201页 |
| 附录3:新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 | 第201-203页 |
| 附录4:专家教师访谈摘选 | 第203-215页 |
| 附录5:优秀班主任访谈摘选 | 第215-219页 |
| 致谢 | 第219-2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