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语及注释 | 第9-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7-19页 |
1.2 污泥处置及资源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污泥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1.3.1 生物预处理技术 | 第20-21页 |
1.3.2 化学预处理技术 | 第21-22页 |
1.3.3 物理预处理技术 | 第22-25页 |
1.3.4 其他预处理技术 | 第25-26页 |
1.4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泥的研究现状 | 第26-32页 |
1.4.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1.4.2 微生物燃料电池类型 | 第27-31页 |
1.4.3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泥同步产电 | 第31-32页 |
1.5 污泥中有机物组分特征的研究现状 | 第32-34页 |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34-37页 |
1.6.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4页 |
1.6.2 课题来源 | 第34-35页 |
1.6.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35页 |
1.6.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5-37页 |
第2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37-53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7页 |
2.1.1 实验污泥 | 第37页 |
2.1.2 试剂与仪器 | 第37页 |
2.2 实验装置 | 第37-41页 |
2.2.1 铁氰化钾MFC | 第38-39页 |
2.2.2 生物阴极MFC | 第39-4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1-45页 |
2.3.1 污泥冻结融溶预处理 | 第41-43页 |
2.3.2 冻结融溶-铁氰化钾MFC | 第43-44页 |
2.3.3 冻结融溶-生物阴极MFC | 第44-45页 |
2.4 分析与计算方法 | 第45-53页 |
2.4.1 分析方法 | 第45-50页 |
2.4.2 计算方法 | 第50-53页 |
第3章 冻结融溶处理对剩余污泥的强化破解 | 第53-80页 |
3.1 引言 | 第53页 |
3.2 冷冻温度对冻结融溶强化剩余污泥破解的影响 | 第53-65页 |
3.2.1 冷冻温度对污泥破解程度的影响 | 第53-58页 |
3.2.2 冷冻温度对固体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58-60页 |
3.2.3 冷冻温度对p H以及碱度变化的影响 | 第60-61页 |
3.2.4 冷冻温度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 第61-62页 |
3.2.5 有机物组分红外光谱分析 | 第62-65页 |
3.3 冷冻时间对冻结融溶强化剩余污泥破解的影响 | 第65-73页 |
3.3.1 冷冻时间对污泥破解程度的影响 | 第65-69页 |
3.3.2 冷冻时间对固体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69-70页 |
3.3.3 冷冻时间对污泥挥发酸、pH以及碱度的影响 | 第70-72页 |
3.3.4 冷冻时间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 第72-73页 |
3.4 冷冻及固化温度对冻结融溶强化剩余污泥破解效果的影响 | 第73-77页 |
3.4.1 对污泥破解程度的影响 | 第73-76页 |
3.4.2 对固体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76页 |
3.4.3 对pH以及碱度变化的影响 | 第76-77页 |
3.4.4 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 第77页 |
3.5 最佳条件下的冻结融溶处理 | 第77-7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4章 冻结融溶-微生物燃料电池对剩余污泥的降解性能 | 第80-103页 |
4.1 引言 | 第80页 |
4.2 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的启动 | 第80-82页 |
4.2.1 铁氰化钾MFC的启动 | 第80-81页 |
4.2.2 生物阴极MFC的启动 | 第81-82页 |
4.3 冻结融溶-铁氰化钾MFC对剩余污泥的降解性能 | 第82-92页 |
4.3.1 不同冷冻时间下的冻结融溶-铁氰化钾MFC | 第82-87页 |
4.3.2 最佳条件下的冻结融溶-铁氰化钾MFC | 第87-92页 |
4.4 冻结融溶-生物阴极MFC对剩余污泥的降解性能 | 第92-102页 |
4.4.1 冻结融溶-双室生物阴极MFC | 第92-97页 |
4.4.2 冻结融溶-三室生物阴极MFC | 第97-10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5章 冻结融溶-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剩余污泥的产电性能 | 第103-115页 |
5.1 引言 | 第103页 |
5.2 冻结融溶-铁氰化钾MFC处理剩余污泥的产电性能 | 第103-108页 |
5.2.1 不同冷冻时间下的冻结融溶-铁氰化钾MFC | 第103-106页 |
5.2.2 最佳条件下的冻结融溶-铁氰化钾MFC | 第106-108页 |
5.3 冻结融溶-生物阴极MFC处理剩余污泥的产电性能 | 第108-114页 |
5.3.1 冻结融溶-双室生物阴极MFC | 第108-110页 |
5.3.2 冻结融溶-三室生物阴极MFC | 第110-11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6章 冻结融溶-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剩余污泥时有机组分变化分析 | 第115-140页 |
6.1 引言 | 第115页 |
6.2 冻结融溶-铁氰化钾MFC处理剩余污泥时有机物组分变化 | 第115-129页 |
6.2.1 冻结融溶-铁氰化钾MFC中溶解性有机碳的变化 | 第115-119页 |
6.2.2 冻结融溶-铁氰化钾MFC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变化 | 第119-120页 |
6.2.3 冻结融溶-铁氰化钾MFC中芳香性物质的变化 | 第120-125页 |
6.2.4 冻结融溶-铁氰化钾MFC中有机组分特征变化 | 第125-129页 |
6.3 冻结融溶-三室生物阴极MFC处理污泥时有机物组分变化 | 第129-139页 |
6.3.1 冻结融溶-三室生物阴极MFC中溶解性有机碳的变化 | 第129-132页 |
6.3.2 冻结融溶-三室生物阴极MFC中芳香性物质的变化 | 第132-136页 |
6.3.3 冻结融溶-三室生物阴极MFC中有机组分特征变化 | 第136-13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9-140页 |
结论 | 第140-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56-158页 |
致谢 | 第158-159页 |
个人简历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