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导航论文--复合导航系统论文

卫星信号短暂缺失时的组合导航技术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组合导航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神经网络在组合导航中的应用第11-13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论文章节安排第14-16页
第二章 组合导航理论基础介绍第16-33页
    2.1 惯性导航系统第16-24页
        2.1.1 导航坐标系第17-19页
        2.1.2 SINS姿态解算与导航计算第19-23页
        2.1.3 误差方程第23-24页
    2.2 GPS全球定位系统第24-27页
        2.2.1 GPS系统组成第24-26页
        2.2.2 GPS定位原理第26-27页
    2.3 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第27-32页
        2.3.1 组合方式第27-28页
        2.3.2 组合系统的状态观测方程第28-30页
        2.3.3 卡尔曼滤波算法第30-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基于神经网络预测算法的组合导航第33-47页
    3.1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第33-36页
        3.1.1 神经元模型第33-34页
        3.1.2 神经网络的学习第34-35页
        3.1.3 神经网络特点第35-36页
    3.2 神经网络预测在组合导航中的应用第36-37页
    3.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SINS误差预测模型第37-41页
        3.3.1 BP神经网络的构建第37-39页
        3.3.2 BP学习算法设计第39-41页
    3.4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SINS误差预测模型第41-46页
        3.4.1 Elman神经网络的构建第42-43页
        3.4.2 Elman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第43页
        3.4.3 Elman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第43-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组合导航系统测试平台设计与实现第47-62页
    4.1 测试平台总体设计第47-48页
    4.2 测试平台详细设计第48-53页
        4.2.1 导航计算单元第48-49页
        4.2.2 MEMS器件外围电路设计第49-50页
        4.2.3 气压计外围电路设计第50-51页
        4.2.4 GPS导航模块第51-52页
        4.2.5 通讯接口及电源设计第52-53页
        4.2.6 硬件调试第53页
    4.3 MEMS器件标定与补偿第53-56页
        4.3.1 加速度计标定第54-55页
        4.3.2 陀螺仪标定第55页
        4.3.3 电子罗盘校准第55-56页
    4.4 系统软件设计第56-61页
        4.4.1 IMU模块软件设计第57-58页
        4.4.2 GPS模块软件设计第58-60页
        4.4.3 SINS导航解算第60-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GPS信号短暂缺失时的导航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2-78页
    5.1 组合导航硬件平台测试与分析第62-65页
        5.1.1 加速度计输出测试第62-63页
        5.1.2 陀螺仪输出测试第63-65页
        5.1.3 电子罗盘输出测试第65页
    5.2 惯性导航输出数据测试第65-68页
        5.2.1 惯性导航姿态角测试第65-67页
        5.2.2 惯性导航速度位置输出测试第67-68页
    5.3 GPS信号正常时导航系统输出测试第68-70页
    5.4 GPS信号缺失时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分析第70-78页
        5.4.1 BP神经网络训练与预测结果第71-72页
        5.4.2 Elman神经网络训练与预测结果第72-73页
        5.4.3 预测性能对比与分析第73-74页
        5.4.4 GPS信号缺失30s预测第74-75页
        5.4.5 GPS信号缺失50s预测第75-7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6.1 论文总结第78-79页
    6.2 工作展望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原创性教育理论及生成过程
下一篇:冻结融溶—微生物燃料电池强化剩余污泥破解与产电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