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的机载防撞逻辑的最优化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发展历史 | 第11-13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4 文章的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TCAS工作原理 | 第16-29页 |
2.1 引言 | 第16-17页 |
2.2 监视模块 | 第17-19页 |
2.3 决策单元 | 第19-22页 |
2.4 信息显示 | 第22-24页 |
2.5 TCAS的性能评估 | 第24-25页 |
2.6 反转条件 | 第25-2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通航逻辑单元的设计 | 第29-45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 第29-31页 |
3.3 飞机模态的预测 | 第31-32页 |
3.4 决策咨询集 | 第32-34页 |
3.5 飞行状态集 | 第34-37页 |
3.5.1 状态变量 | 第34-35页 |
3.5.2 离散化状态 | 第35-37页 |
3.6 动态模型 | 第37-39页 |
3.7 性能分析 | 第39-40页 |
3.8 最优代价函数 | 第40-41页 |
3.9 逻辑表的建立过程 | 第41-44页 |
3.9.1 动态过程方程 | 第41-42页 |
3.9.2 优化算法 | 第42-44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通航逻辑单元的优化 | 第45-65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逻辑单元的发展 | 第45-47页 |
4.3 通航飞机逻辑单元的最优化设计 | 第47-48页 |
4.4 逻辑单元的使用 | 第48-52页 |
4.4.1 确定型模型可视化逻辑单元 | 第48-50页 |
4.4.2 相遇过程模拟 | 第50-51页 |
4.4.3 性能指标分析 | 第51-52页 |
4.5 飞行员概率响应 | 第52-64页 |
4.5.1 两种概率响应模型 | 第52-54页 |
4.5.2 概率响应的可视化逻辑单元 | 第54-61页 |
4.5.3 实时相遇过程模拟 | 第61-63页 |
4.5.4 蒙特卡洛仿真结果 | 第63-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通航飞机协调机制 | 第65-78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协调机制 | 第65-67页 |
5.2.1 TCAS7.1协调机制 | 第66页 |
5.2.2 D/C协调机制 | 第66-67页 |
5.2.3 优化的通航协调机制 | 第67页 |
5.3 联合策略模型 | 第67-68页 |
5.4 状态空间 | 第68-70页 |
5.5 选择动作的策略 | 第70-71页 |
5.5.1 独立选择动作 | 第70页 |
5.5.2 联合的动作选择 | 第70-71页 |
5.5.3 兼容性动作选择 | 第71页 |
5.6 协调机制可视化逻辑图 | 第71-74页 |
5.7 相遇模型优化 | 第74-75页 |
5.7.1 碰撞模型 | 第74页 |
5.7.2 传感器模型 | 第74-75页 |
5.7.3 飞行员响应模型 | 第75页 |
5.8 相遇过程模拟 | 第75-76页 |
5.9 性能评估 | 第76-77页 |
5.10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总结 | 第78页 |
6.2 展望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