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分布式教与学提供环境支撑 | 第11-12页 |
二、知识本质观演变促使认知方式渐趋真实认知情境 | 第12-13页 |
三、地理学科特性为分布式学习提供多样的内容选择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一、丰富和发展地理教学模式 | 第14-15页 |
二、新视角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 第15页 |
三、推动地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第16-19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三、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分布式认知理论研究概述 | 第19-35页 |
第一节 分布式认知理论基本内涵 | 第19-23页 |
一、分布式认知缘起与发展 | 第19-20页 |
二、分布式认知理论内涵 | 第20-22页 |
三、分布式认知主要特征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分布式认知理论下的教学观 | 第23-30页 |
一、学生观:建构者、互助者、评价者 | 第23-24页 |
二、教师观:引导者、示范者、合作者 | 第24-25页 |
三、教学内容观:可塑性、生成性 | 第25页 |
四、教学媒体观:思维发展促进者 | 第25-26页 |
五、分布式认知理论与相关学习理论辨析 | 第26-30页 |
第三节 国内分布式认知理论研究热点探析与启示 | 第30-35页 |
一、基于分布式认知的移动学习研究 | 第32页 |
二、分布式学习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研究 | 第32-33页 |
三、基于网络平台的知识管理研究 | 第33-34页 |
四、运用人工制品促进深度学习的研究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分布式地理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结构分析 | 第35-53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35-38页 |
一、分布式 | 第35页 |
二、分布式学习 | 第35-37页 |
三、分布式教学模式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分布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建构基础 | 第38-40页 |
一、分布式地理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 | 第38-39页 |
二、分布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分布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 第40-42页 |
一、良性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 第40-41页 |
二、适当课程内容的选取 | 第41页 |
三、精心活动情境的创设 | 第41-42页 |
四、有效技术工具的支持 | 第42页 |
第四节 分布式地理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 第42-48页 |
一、确定主题,创设情境 | 第44页 |
二、任务分解,明确目标 | 第44-45页 |
三、异质分组,领取任务 | 第45-46页 |
四、组内合作,组织研究 | 第46-47页 |
五、组间答疑,汇报交流 | 第47页 |
六、总结反馈,形成集体智慧 | 第47-48页 |
第五节 分布式地理教学模式的特征分析 | 第48-53页 |
一、教学要素的广泛分布性 | 第48-50页 |
二、注重认知工具的辅助性 | 第50-51页 |
三、强调协作交流的必要性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分布式地理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 第53-75页 |
第一节 分布式地理教学实验设计 | 第53-56页 |
一、实验目的与假设 | 第53页 |
二、实验因素与思路 | 第53-54页 |
三、研究工具设计 | 第54-56页 |
第二节 分布式地理教学实践与过程分析 | 第56-63页 |
第三节 分布式地理教学实验数据可信性分析 | 第63-68页 |
一、项目分析 | 第63-65页 |
二、效度分析 | 第65-67页 |
三、信度分析 | 第67-68页 |
第四节 分布式地理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与讨论 | 第68-75页 |
一、分布式地理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合作品质上具有积极意义 | 第68-69页 |
二、分布式地理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习动机倾向于内部动机 | 第69-70页 |
三、分布式地理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关注认知工具的使用 | 第70-72页 |
四、分布式地理教学模式短期内对分数提升的效果不够显著 | 第72-75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75-79页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75-76页 |
第二节 本文创新点 | 第76-77页 |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附录 | 第85-89页 |
后记 | 第89-91页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