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关于农地流转意愿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关于农地流转综合评述 | 第13-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1.4.1 主要创新 | 第17页 |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1.5 研究目标及问题 | 第18-19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1 农用地产权理论 | 第19页 |
2.2 土地规模经济理论 | 第19页 |
2.3 农户行为理论 | 第19-20页 |
2.4 Logistic回归分析原理 | 第20-21页 |
3. 荔城区农地流转状况 | 第21-27页 |
3.1 荔城区土地流转政策发展历程 | 第21页 |
3.2 荔城区概况 | 第21-22页 |
3.3 荔城区农地流转现状 | 第22-25页 |
3.3.1 土地流转主要形式 | 第23-24页 |
3.3.2 土地流转主体 | 第24-25页 |
3.3.3 流转土地用途 | 第25页 |
3.4 荔城区农地流转的特点 | 第25-27页 |
3.4.1 流转形式和流转途径较为单一 | 第25页 |
3.4.2 流转过程中龙头企业发挥重要作用 | 第25-26页 |
3.4.3 流转行为规范性有待提高 | 第26页 |
3.4.4 流转期限较短 | 第26-27页 |
4 荔城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 | 第27-31页 |
4.1 样本描述 | 第27页 |
4.2 对农地流转的认知状况 | 第27-29页 |
4.2.1 对农地权利的认知状况 | 第27-28页 |
4.2.2 对农地稳定性的态度 | 第28-29页 |
4.3 荔城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 | 第29-30页 |
4.3.1 荔城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情况及分析 | 第29-30页 |
4.3.2 荔城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选择个体案例 | 第30页 |
4.4 小结 | 第30-31页 |
5 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7页 |
5.1 定性分析 | 第31页 |
5.2 实证分析 | 第31-37页 |
5.2.1 模型选取 | 第31-32页 |
5.2.2 变量选取 | 第32-33页 |
5.2.3 变量的预期作用假设 | 第33-34页 |
5.2.4 模型运行结果 | 第34-35页 |
5.2.5 模型结果讨论 | 第35-37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37-41页 |
6.1 对策建议 | 第37-39页 |
6.1.1 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 第37页 |
6.1.2 加强对农户的培训指导,提高农户文化素质 | 第37页 |
6.1.3 稳定土地产权,完善相关制度 | 第37-38页 |
6.1.4 积极探索土地信托模式,鼓励多元经营主体发展 | 第38页 |
6.1.5 加强政府对土地流转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 第38-39页 |
6.1.6 提供综合配套服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 第39页 |
6.2 研究结论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附录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