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3页 |
1.1.1 铀资源的重要性 | 第10页 |
1.1.2 碳硅泥岩型铀矿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1.3 修水碳硅泥岩型铀矿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3页 |
1.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21页 |
2.1 大地构造位置及区域演化特征 | 第16-17页 |
2.2 区域地层 | 第17-19页 |
2.3 区域构造 | 第19-20页 |
2.3.1 褶皱 | 第19页 |
2.3.2 断裂 | 第19-20页 |
2.3.3 大型推滑覆构造系统 | 第20页 |
2.4 区域岩浆岩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样品采集与测试 | 第21-23页 |
3.1 样品采集 | 第21页 |
3.2 样品测试 | 第21-23页 |
第四章 富铀地层成因 | 第23-38页 |
4.1 下寒武统王音铺组上部富铀层位 | 第23-34页 |
4.1.1 岩石学特征 | 第23页 |
4.1.2 沥青铀矿 | 第23-30页 |
4.1.3 绿泥石 | 第30-33页 |
4.1.4 全岩主要矿物成分 | 第33-34页 |
4.2 下寒武统王音铺组其余层位和观音堂组下部层位 | 第34-37页 |
4.2.1 岩石学特征 | 第34-36页 |
4.2.2 TOC与U | 第36-37页 |
4.3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沉积古环境特征与地层U含量关系 | 第38-51页 |
5.1 古气候与地层U含量 | 第38页 |
5.2 氧化还原条件与U含量 | 第38-45页 |
5.2.1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 | 第38-40页 |
5.2.2 稀土元素组成特征 | 第40-43页 |
5.2.3 沉积物中有关元素来源判断 | 第43-44页 |
5.2.4 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与地层U含量 | 第44-45页 |
5.3 盆地封闭程度与U含量 | 第45-46页 |
5.4 生物生产力与U含量 | 第46-49页 |
5.5 小结 | 第49-51页 |
主要认识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发表论文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