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分析的沟槽面平板减阻机理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沟槽结构减阻的研究 | 第10-14页 |
1.2.1 沟槽结构减阻机理 | 第10-11页 |
1.2.2 布置于平板表面的沟槽结构 | 第11-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数值计算方法及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16-19页 |
2.1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 第16页 |
2.1.1 大涡模拟(LES) | 第16页 |
2.1.2 Reynolds平均法(RANS) | 第16页 |
2.2 几何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16-18页 |
2.2.1 模型设置 | 第16-18页 |
2.2.2 数值方法 | 第1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沟槽结构平板减阻机理研究 | 第19-36页 |
3.1 三维平板计算模型验证 | 第19-20页 |
3.2 近壁区的流动特性 | 第20-24页 |
3.3 壁面切应力分布规律 | 第24-26页 |
3.4 三维平板计算域压差变化 | 第26页 |
3.5 涡量分布 | 第26-28页 |
3.6 条带失稳分析 | 第28-30页 |
3.7 基于Q准则的涡结构演化过程 | 第30-32页 |
3.8 涡结构动态演化过程 | 第32-34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基于熵产理论的沟槽表面流动损失分析 | 第36-51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流动熵产理论 | 第36页 |
4.3 湍动能分布 | 第36-38页 |
4.4 速度分布 | 第38-40页 |
4.5 熵产分析 | 第40-49页 |
4.5.1 流动中能量耗散引起的总熵产 | 第40-43页 |
4.5.2 粘性耗散引起的熵产 | 第43-45页 |
4.5.3 湍流耗散引起的熵产 | 第45-47页 |
4.5.4 沟槽尖端部位熵产分布 | 第47-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5.1 结论 | 第51-52页 |
5.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