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绪论 | 第13-2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2.3 存在问题分析 | 第21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1-2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6-27页 |
第2章南涧县自然地理概况与数据预处理 | 第27-42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7-30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7-28页 |
2.1.2 行政区划 | 第28页 |
2.1.3 地形地貌 | 第28页 |
2.1.4 山脉河流 | 第28页 |
2.1.5 气候特征 | 第28-29页 |
2.1.6 自然资源 | 第29页 |
2.1.7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9-30页 |
2.2 数据源 | 第30-32页 |
2.2.1 数据简介 | 第30-31页 |
2.2.2 工作平台 | 第31-32页 |
2.3 数据预处理 | 第32-42页 |
2.3.1 辐射校正 | 第32-33页 |
2.3.2 图像裁剪 | 第33页 |
2.3.3 几何校正 | 第33-38页 |
2.3.4 图像融合 | 第38-40页 |
2.3.5 增强处理 | 第40-42页 |
第3章面向对象的土地覆被信息提取 | 第42-68页 |
3.1 土地覆被分类体系确定 | 第42-43页 |
3.2 土地覆被解译标志 | 第43-48页 |
3.3 土地覆被分割指标体系构建 | 第48-57页 |
3.3.1 多尺度分割 | 第48-52页 |
3.3.2 面向对象信息提取最优指标体系构建 | 第52-57页 |
3.4 土地覆被分类 | 第57-63页 |
3.5 分类后处理 | 第63-65页 |
3.6 信息提取精度评价 | 第65-66页 |
3.7 分类结果 | 第66-68页 |
第4章 2000-2014年南涧县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综合分析 | 第68-78页 |
4.1 南涧县 2000-2014年土地覆被的数量分析 | 第68-72页 |
4.1.1 土地覆被的数量结构变化 | 第68-70页 |
4.1.2 土地覆被变化动态度分析 | 第70-72页 |
4.2 南涧县 2000-2014年土地覆被程度分析 | 第72-74页 |
4.2.1 土地覆被程度综合指数分析 | 第72-73页 |
4.2.2 土地覆被程度变化量分析 | 第73页 |
4.2.3 土地覆被程度变化率分析 | 第73-74页 |
4.3 南涧县 2000-2014年土地覆被变化转移分析 | 第74-76页 |
4.4 南涧县土地覆被存在问题及规划建议 | 第76-78页 |
4.4.1 南涧县土地覆被存在问题分析 | 第76-77页 |
4.4.2 南涧县土地覆被规划建议 | 第77-78页 |
第5章总结与展望 | 第78-81页 |
5.1 总结 | 第78-79页 |
5.2 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 第79-81页 |
5.2.1 存在问题 | 第79-80页 |
5.2.2 研究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