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三)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11页 |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 (一)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五、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 第12-14页 |
| (一)研究的难点 | 第12-13页 |
| (二)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明代家具文化与传统生态文化 | 第14-29页 |
| 一、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观 | 第14-17页 |
| (一)“天人和谐”的儒家生态思想 | 第14-15页 |
| (二)“道法自然”的道家生态思想 | 第15-16页 |
| (三)“尊重生命”的佛学生态思想 | 第16-17页 |
| 二、明代家具产生的背景与基本特征 | 第17-25页 |
| (一)明代家具的界定及其在中国家具文化中的地位 | 第17-18页 |
| (二)明代家具产生的背景 | 第18-20页 |
| 1. 政治经济背景 | 第18-19页 |
| 2. 思想文化背景 | 第19-20页 |
| 3. 工艺科技背景 | 第20页 |
| (三)明代家具的基本特征 | 第20-25页 |
| 1. 古朴的材质特征 | 第20-21页 |
| 2. 简约的造型特征 | 第21-23页 |
| 3. 精湛的工艺特征 | 第23-24页 |
| 4. 天然的装饰特征 | 第24页 |
| 5. 深刻的生态哲学 | 第24-25页 |
| 三、明代家具文化与传统生态文化的关系 | 第25-29页 |
| (一)生态文化对传统家具文化的影响 | 第25-26页 |
| (二)明代时期的生态文化 | 第26-27页 |
| (三)明代生态文化的特点对明代家具的影响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明代家具生态文化内涵 | 第29-44页 |
| 一、生态纯朴的木料选材 | 第29-31页 |
| (一)“道法自然”的生态用料 | 第29-30页 |
| (二)“自然无为”的表面涂饰 | 第30-31页 |
| 二、自然而然的家具造型 | 第31-34页 |
| (一)“天人和谐”的自然之美 | 第31-32页 |
| (二)“虚实互补”的生态哲学 | 第32-34页 |
| 三、天工与人工的和谐美 | 第34-36页 |
| (一)“师法自然”的榫卯结合 | 第34-35页 |
| (二)蕴含生态气息的文人设计 | 第35-36页 |
| 四、回归自然的家具缀饰 | 第36-41页 |
| (一)“复归于朴”的家具装饰 | 第37-39页 |
| (二)生态气息浓厚的雕刻 | 第39-40页 |
| (三)家具与人的生态互动 | 第40-41页 |
| 五、例证:生态视角下的明代圈椅分析 | 第41-44页 |
| 第四章 明代家具生态文化的当代价值 | 第44-51页 |
| 一、明代家具生态文化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示 | 第44-47页 |
| (一)选材追求自然美,突出环保的特性 | 第44-45页 |
| (二)和谐优雅的生态造型设计 | 第45-46页 |
| (三)科学与生态文化相结合的工艺特征 | 第46页 |
| (四)传统生态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有机结合 | 第46-47页 |
| 二、明代家具生态文化对家具行业的启示 | 第47-49页 |
| (一)现代中式家具对传统生态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 第47-48页 |
| (二)传统生态文化对国内家具行业的启示 | 第48-49页 |
| 三、明代家具生态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 | 第49-51页 |
| (一)研究明代家具生态文化对生态学、家具学学科外延的拓展 | 第49页 |
| (二)明代家具传统生态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第49-50页 |
| (三)明代家具传统生态文化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 | 第50-51页 |
| 结语 | 第51-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