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珠海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基本概念及说明第15-20页
        1.2.1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第15-16页
        1.2.2 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第16页
        1.2.3 行政违法与行政犯罪第16-17页
        1.2.4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第17-2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4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2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22-24页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24-27页
        1.4.1 研究思路第24-25页
        1.4.2 研究方法第25-27页
第二章 两法衔接的价值功能、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第27-38页
    2.1 价值功能第27-28页
        2.1.1 有利于形成打击违法犯罪的合力第27页
        2.1.2 有利于保障公众的人身财产权益第27-28页
        2.1.3 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第28页
        2.1.4 有利于推进法治廉洁政府建设第28页
    2.2 理论基础第28-32页
        2.2.1 行政犯罪理论第28-30页
        2.2.2 司法监督理论第30-31页
        2.2.3 犯罪预防理论第31-32页
    2.3 法律依据第32-38页
        2.3.1 宪法组织法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定位第32页
        2.3.2 刑事法律规范对两法衔接的相关规定第32-33页
        2.3.3 行政法律规范对涉嫌犯罪案件处理的规定第33页
        2.3.4 相关规范性文件对两法衔接机制的规定第33-38页
第三章 珠海市推进两法衔接工作现状分析第38-46页
    3.1 珠海市推进两法衔接工作的主要做法第38-42页
        3.1.1 搭建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第38-40页
        3.1.2 完善两法衔接工作制度机制第40页
        3.1.3 强化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第40-41页
        3.1.4 加强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第41页
        3.1.5 加强两法衔接宣传培训工作第41-42页
    3.2 珠海市推进两法衔接工作的特点第42-44页
        3.2.1 高点规划设计,统筹协调推进第42页
        3.2.2 坚持市区一体,做到全面覆盖第42-43页
        3.2.3 加强实践探索,进行地方立法第43页
        3.2.4 汇编法律法规,提供执法指引第43-44页
    3.3 珠海市推进两法衔接工作的成效第44-46页
        3.3.1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数上升较快第44-45页
        3.3.2 公安机关能够依法接收和处理涉嫌犯罪案件第45页
        3.3.3 检察机关监督行政执法和公安机关的效果明显第45页
        3.3.4 两法衔接参与主体的配合协作意识明显增强第45-46页
第四章 珠海市两法衔接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第46-56页
    4.1 立法方面面临的困境第46-49页
        4.1.1 两法衔接相关立法效力层级较低第46页
        4.1.2 行政犯罪的立法模式存在较大缺陷第46-47页
        4.1.3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案入罪门槛过高第47页
        4.1.4 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法律依据不足第47-48页
        4.1.5 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的规定不明确第48-49页
    4.2 实践层面存在的问题第49-53页
        4.2.1 行政执法机关办理案件不规范且移送数相对较少第49-50页
        4.2.2 公安机关不接收案件或者接收后处理不及时第50-51页
        4.2.3 两法衔接参与主体间的沟通协作存在不足第51页
        4.2.4 现有的监督监察问责等机制落实不到位第51-52页
        4.2.5 行政处罚与刑罚衔接适用的做法不统一第52-53页
    4.3 珠海市两法衔接工作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第53-56页
        4.3.1 法律规定尚不够协调完善第53页
        4.3.2 机构机制建设不健全第53-54页
        4.3.3 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第54-55页
        4.3.4 执法观念认识存在偏差第55-56页
第五章 加强珠海市两法衔接工作的对策建议第56-67页
    5.1 完善两法衔接相关立法第56-59页
        5.1.1 加强两法衔接专门立法工作第56页
        5.1.2 构建混合型的行政犯罪立法模式第56-57页
        5.1.3 修改刑事行政法律的相关规定第57页
        5.1.4 完善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立法第57-58页
        5.1.5 明确两法衔接证据转化的规定第58-59页
    5.2 加强两法衔接机构机制建设第59-61页
        5.2.1 完善沟通协作配合机制第59页
        5.2.2 健全案件移送接收机制第59-60页
        5.2.3 落实监督监察问责机制第60-61页
    5.3 坚持刑法谦抑原则下的合并适用和刑事优先第61-63页
        5.3.1 坚持刑法谦抑原则第61-62页
        5.3.2 坚持合并处罚模式第62页
        5.3.3 坚持刑事责任优先第62-63页
    5.4 正确把握行政处罚与刑罚衔接适用的方法第63-65页
        5.4.1 行政程序优先模式的衔接方法第63-64页
        5.4.2 刑事程序优先模式的衔接方法第64-65页
    5.5 大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第65-67页
        5.5.1 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素质第65页
        5.5.2 增强司法队伍综合能力第65页
        5.5.3 加强两法衔接专题培训第65-66页
        5.5.4 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第66-67页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附录 1第70-71页
附录 2第71-72页
附录 3第72-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附件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代家具中的生态文化研究
下一篇:针药结合治疗肾虚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