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界定 | 第18-19页 |
2.1.1 信用风险的内涵 | 第18页 |
2.1.2 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 | 第18页 |
2.1.3 信用风险的表现形式 | 第18-19页 |
2.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 第19-20页 |
2.2.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 | 第19页 |
2.2.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特征 | 第19-20页 |
2.3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 | 第20-25页 |
2.3.1 传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 | 第20-22页 |
2.3.2 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 | 第22-24页 |
2.3.3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和模型的比较 | 第24-25页 |
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和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历程 | 第25-26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 | 第26-27页 |
3.2.1 WTO过渡期结束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挑战 | 第26页 |
3.2.2 《巴塞尔资本协议Ⅲ》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挑战 | 第26-27页 |
3.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 第27-31页 |
3.3.1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与防范制度 | 第27-28页 |
3.3.2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流程 | 第28-30页 |
3.3.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 第30-31页 |
3.4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3.4.1 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组织架构不完善 | 第31页 |
3.4.2 风险管理流程不集约,度量模型应用困难 | 第31-32页 |
3.4.3 风险管理文化落后,风险管理人才的匮乏 | 第32页 |
3.4.4 风险管理方法落后,信息技术应用滞后 | 第32-33页 |
4 案例分析 | 第33-42页 |
4.1 华夏银行XX分行的概况 | 第33页 |
4.1.1 华夏银行总体介绍 | 第33页 |
4.1.2 华夏银行XX分行的介绍 | 第33页 |
4.2 华夏银行XX分行的信用风险情况 | 第33-34页 |
4.3 华夏银行XX分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 第34-39页 |
4.3.1 信用风险管理环境--组织架构与人才 | 第34-35页 |
4.3.2 信用风险的目标与政策--审批、评级政策 | 第35-36页 |
4.3.3 信用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授信管理流程 | 第36-39页 |
4.3.4 信用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考核--贷后的监督与考核 | 第39页 |
4.4 实施效果 | 第39-40页 |
4.5 建议 | 第40-42页 |
4.5.1 加强人才的培养 | 第40页 |
4.5.2 加强风险的识别 | 第40-41页 |
4.5.3 加强信用风险量化 | 第41-42页 |
5 构建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 第42-52页 |
5.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 第42页 |
5.2 信用风险管理环境的塑造 | 第42-44页 |
5.2.1 构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 | 第42-43页 |
5.2.2 培育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健康文化 | 第43-44页 |
5.2.3 培养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 | 第44页 |
5.3 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与政策的制定 | 第44-46页 |
5.3.1 完善授权政策 | 第44-45页 |
5.3.2 完善不良资产管理政策 | 第45页 |
5.3.3 完善信用评级政策 | 第45-46页 |
5.4 信用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 第46-47页 |
5.5 信用风险控制 | 第47-49页 |
5.5.1 加强授信流程控制 | 第47-48页 |
5.5.2 提高授信审批效率 | 第48页 |
5.5.3 加强信息技术管理 | 第48-49页 |
5.6 信用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考核 | 第49-50页 |
5.6.1 加强内部控制 | 第49页 |
5.6.2 信用风险管理的绩效考核 | 第49-50页 |
5.7 实施效果 | 第50-52页 |
6 结论 | 第52-5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6.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52-54页 |
6.2.1 研究不足 | 第52页 |
6.2.2 未来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