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7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2.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3.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3. 基本内容 | 第16-17页 |
一、非营利组织政策参与的理论探讨 | 第17-29页 |
(一) 非营利组织的基础理论 | 第17-22页 |
1. 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及其分类 | 第17-21页 |
2. 非营利组织兴起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二) 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 第22-26页 |
(三) 非营利组织与公共政策 | 第26-29页 |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政策参与的个案分析——以怒江 “争” 坝为例 | 第29-33页 |
(一) 个案概述 | 第29-32页 |
(二) 个案分析 | 第32-33页 |
三、我国非营利组织政策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 第33-40页 |
(一) 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1. 政府的认同程度不够 | 第34页 |
2. 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不足 | 第34-35页 |
3. 非营利组织缺乏社会公信力 | 第35页 |
4. 制度性参与机制不健全 | 第35-36页 |
(二) 成因分析 | 第36-40页 |
1. 传统文化中的消极保守因素阻碍非营利组织的政策参与 | 第36-37页 |
2. 现行管理体制不利于非营利组织的政策参与 | 第37-38页 |
3. 我国非营利组织自身发育的不完善阻碍其政策参与 | 第38-40页 |
四、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政策参与的相关对策 | 第40-49页 |
(一) 政府应转变观念,支持并引导非营利组织的政策参与 | 第40-42页 |
(二) 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便利非营利组织的政策参与 | 第42-45页 |
1. 将非营利组织纳入整个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设之中 | 第42-43页 |
2. 改革现行管理体制,促进非营利组织的自治化 | 第43-44页 |
3. 完善非营利组织的政策参与机制,关注弱势群体 | 第44-45页 |
(三) 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政策参与能力 | 第45-47页 |
1. 加强非营利组织的政策开发能力 | 第45页 |
2. 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资源整合能力 | 第45-46页 |
3. 提升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交往能力 | 第46-47页 |
(四) 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和代表性,增强政策参与合法性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