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 研究对象和依据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 第11-12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导论 | 第15-19页 |
(一) 大众化的内涵 | 第15页 |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 | 第15-18页 |
(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 | 第18-19页 |
二、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必然性 | 第19-26页 |
(一)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 第20-21页 |
(二) 大众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 | 第21-23页 |
(三) 大众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需要 | 第23-26页 |
三、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 | 第26-31页 |
(一) 大众化的关键:与人民大众的思想情感发生共鸣 | 第26-27页 |
(二) 大众化的宣传教育:研究接受对象的不同需求 | 第27-28页 |
(三) 大众化的有效途径:党的理论创新与人民群众大众化的实践 | 第28-30页 |
(四) 大众化的根本所在:人民大众利益的实现 | 第30-31页 |
四、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 | 第31-39页 |
(一) 全球化为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新挑战 | 第31-34页 |
(二) 信息网络化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新挑战 | 第34-36页 |
(三) 我国社会转型的具体情况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新挑战 | 第36-37页 |
(四) 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使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挑战 | 第37-39页 |
五、对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 第39-46页 |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 第39-40页 |
(二) 马克思主义与多元文化相结合 | 第40-43页 |
(三) 采用易于大众接受的方法 | 第43-44页 |
(四) 抓好理论普及及宣传的队伍建设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