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个人信息权民事确权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课题目的第11页
   ·课题意义第11页
   ·本课题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第13-15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13-15页
第二章 个人信息和个人信息权概述第15-20页
   ·个人信息的渊源与概念第15-18页
     ·个人信息的渊源第15-16页
     ·个人信息的概念第16-17页
     ·个人信息的特点第17-18页
   ·个人信息权概述第18-20页
第三章 个人信息权民事确权的必要性第20-23页
   ·个人信息极度滥用的现状使个人信息权民事确权成为必要第20页
   ·个人信息保护手段的缺失使个人信息权民事确权成为必要第20-21页
   ·个人信息与隐私权益实践利用的差异使个人信息权民事确权成为必要第21页
   ·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使个人信息权的民事确权成为必要第21-22页
   ·国际信息交流等活动的需要使个人信息的民事确权成为必要第22页
   ·个人信息安全的专门立法使个人信息权的民事确权成为必要第22-23页
第四章 个人信息权民事确权的可能性第23-25页
   ·当代民法的价值取向为个人信息提供了民事确权的逻辑起点第23页
   ·个人信息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准备使个人信息权的民事确权成为可能第23-24页
   ·我国民事法律的发展使个人信息权的民事确权成为可能第24-25页
第五章 个人信息权的人格权确权第25-27页
   ·民事人格权概述第25-27页
     ·人格权的历史渊源第25页
     ·人格权的法律特征第25页
     ·个人信息权归属人格权的理由第25-27页
第六章 个人信息权与相关人格权利的比较分析第27-35页
   ·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比较分析第27-31页
     ·隐私的概念第27页
     ·隐私权涵义的解读第27-28页
     ·个人信息和隐私相互交融并独立地存在第28-30页
     ·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法律适用展望第30-31页
   ·个人信息权与肖像权的比较分析第31-32页
     ·肖像和肖像权概述第31页
     ·个人信息权和肖像权的对比第31页
     ·个人信息权和肖像权的法律适用展望第31-32页
   ·个人信息权和荣誉权比较分析第32-33页
     ·荣誉和荣誉权概述第32页
     ·个人信息权和荣誉权的对比第32-33页
     ·个人信息权和荣誉权的法律适用展望第33页
   ·个人信息权和公开权第33-35页
     ·公开权概述第33页
     ·公开权对个人信息权的启示和影响第33-35页
第七章 个人信息民事确权的权利内容第35-42页
   ·个人信息权的权利主体第35-36页
     ·个人信息权的权利主体概述第35页
     ·胎儿的个人信息权主体资格探析第35页
     ·死者的个人信息权主体资格探析第35-36页
   ·个人信息权的客体第36-37页
   ·个人信息权对个人信息的分类第37-39页
     ·个人信息立法分类标准第37-38页
     ·个人信息的立法分类第38-39页
   ·个人信息权的具体权利分类第39-42页
第八章 个人信息权的权利救济与保护第42-49页
   ·个人信息权权利救济概述第42-43页
     ·自力救济第42页
     ·公力救济第42-43页
       ·公助救济第42-43页
       ·公权救济第43页
   ·侵犯个人信息权的民事实体法救济第43-46页
     ·侵犯个人信息权的侵权责任第43-46页
       ·侵犯个人信息权的归责原则第43-44页
       ·侵犯个人信息权的侵权责任要件第44-45页
       ·侵犯个人信息权的民事责任方式第45页
       ·侵犯个人信息权的民事损害赔偿范围第45页
       ·侵犯个人信息权的连带责任第45-46页
   ·个人信息权侵权的民事程序法救济第46-49页
     ·个人信息权民事诉讼的诉因第46页
     ·个人信息权的诉讼主体第46-47页
     ·个人信息权民事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第47页
     ·个人信息权民事侵权的诉讼时效第47-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2-53页
致谢语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海外保护研究
下一篇:亲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