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序论 | 第9-12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0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0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0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2-17页 |
·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 第12-14页 |
·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频繁 | 第12页 |
·国内知识产权立法与国际规则存在差距 | 第12-13页 |
·形成和维护我国在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知识产权优势地位 | 第13-14页 |
·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可行性 | 第14-17页 |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已显成效 | 第14-15页 |
·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 第15-16页 |
·相关行业和地方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正在建立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国际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经验的比较 | 第17-22页 |
·发达国家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 第17-19页 |
·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 第17-18页 |
·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 第18页 |
·欧洲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 第18-19页 |
·在华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 | 第19-22页 |
·知识产权活动具有全局性、长远性 | 第19页 |
·以高新技术领域为重点,以专利战略为核心 | 第19-20页 |
·从竞争走向合作 | 第20页 |
·重视本土化战略的运用 | 第20-22页 |
第四章 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22-40页 |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 第22-23页 |
·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缺乏 | 第23页 |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运作人员缺乏 | 第23-24页 |
·企业专利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4-29页 |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偏低 | 第24-27页 |
·专利结构不合理,核心技术专利受制于人 | 第27-28页 |
·专利运用层次低 | 第28-29页 |
·企业商标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9-35页 |
·商标申请和授权量偏低 | 第29-32页 |
·国外抢注现象严重 | 第32-33页 |
·商标识别度不高 | 第33-34页 |
·商标保护的运用度较低 | 第34-35页 |
·企业其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企业版权保护范围较窄,保护力度不足 | 第35-37页 |
·企业域名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面对“3 37 调查”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3 37 调查”数量持续上升 | 第38-39页 |
·企业放弃应诉现象严重 | 第39-40页 |
第五章 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 第40-51页 |
·加强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视 | 第40-42页 |
·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创新能力 | 第40-41页 |
·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 第41页 |
·培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运作人才 | 第41-42页 |
·企业专利保护的对策 | 第42-45页 |
·加强自主研发,提高专利海外授权量 | 第42-43页 |
·提高海外申请专利的结构 | 第43-44页 |
·提高专利运用层次 | 第44-45页 |
·商标保护的对策 | 第45-47页 |
·及时进行商标海外注册 | 第45页 |
·设计有新意的商标 | 第45-46页 |
·提升商标的运用价值 | 第46-47页 |
·企业其他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 第47-48页 |
·加大企业运营中的版权保护范围和保护力度 | 第47-48页 |
·加大对企业域名的保护 | 第48页 |
·积极应对“3 37 调查” | 第48-51页 |
·加强事前的预防工作 | 第48-49页 |
·积极应诉,完善应对策略 | 第49页 |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49-51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