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权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亲子关系概述 | 第11-17页 |
·“亲”及亲子关系 | 第11-12页 |
·“亲”的含义及亲子关系 | 第11页 |
·亲子关系的解读 | 第11-12页 |
·亲子关系的发展阶段 | 第12-15页 |
·家族利益本位的亲子关系 | 第12-13页 |
·父母利益本位的亲子关系 | 第13-14页 |
·子女利益本位的亲子关系 | 第14-15页 |
·亲子关系的属性 | 第15-17页 |
第三章 亲权的基本问题 | 第17-36页 |
·亲权概述 | 第17-26页 |
·权利概述 | 第17-19页 |
·亲权概述 | 第19-21页 |
·亲权的性质 | 第21-24页 |
·亲权与相关权利 | 第24-26页 |
·亲权的价值取向 | 第26-30页 |
·正义价值 | 第27-28页 |
·自由价值 | 第28-29页 |
·平等价值 | 第29-30页 |
·亲权的主体与内容 | 第30-33页 |
·亲权的权利主体 | 第30-31页 |
·亲权的相对主体 | 第31页 |
·亲权的内容 | 第31-33页 |
·亲权变动体系 | 第33-36页 |
·亲权的丧失 | 第33-34页 |
·亲权的中止 | 第34页 |
·亲权的恢复 | 第34-35页 |
·亲权的消灭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亲权的实现问题 | 第36-44页 |
·一般亲权的实现 | 第36页 |
·几类特殊主体的亲权实现 | 第36-40页 |
·一种前提性的法律分析 | 第36-38页 |
·非婚者的亲权 | 第38-39页 |
·同性恋者的亲权 | 第39页 |
·“代孕”中的亲权归属 | 第39-40页 |
·亲权损害的救济 | 第40-44页 |
·侵害亲权民事责任构成 | 第40-42页 |
·侵害亲权的类型与救济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我国建立亲权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 第44-47页 |
·我国有关亲权立法的现状 | 第44-46页 |
·立法现状 | 第44-45页 |
·立法缺陷 | 第45-46页 |
·我国亲权制度的“存废论” | 第46页 |
·我国建立亲权制度的必要性 | 第46-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