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铝盐絮凝剂概述 | 第9-10页 |
1.2 铝形态的分析鉴定方法概述 | 第10-15页 |
1.2.1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 | 第11-12页 |
1.2.2 ~27Al核磁共振法 | 第12-14页 |
1.2.3 XRD、红外及拉曼光谱等结构测试方法 | 第14页 |
1.2.4 光散射法 | 第14-15页 |
1.3 色谱法 | 第15-17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聚合氯化铝中铝形态 | 第18-32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8-23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18-19页 |
2.2.2 溶液的配制 | 第19-20页 |
2.2.3 Ferron比色液配制 | 第20页 |
2.2.4 慢速滴碱法制备羟基聚合铝混凝剂(PACl) | 第20-21页 |
2.2.5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21页 |
2.2.6 PACl的表征—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 | 第21-23页 |
2.2.7 HPLC分析条件 | 第23页 |
2.2.8 样品前处理 | 第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30页 |
2.3.1 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24页 |
2.3.2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24-30页 |
2.4 实际样品的分析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含有机溶剂的PAC l中铝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条件优化 | 第32-43页 |
3.1 前言 | 第32-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3.2.1 仪器及工作条件 | 第33-34页 |
3.2.2 测试方法原理 | 第34页 |
3.2.3 慢速滴碱法制备羟基聚合铝混凝剂(PACl) | 第34页 |
3.2.4 Ferron比色液配制 | 第34-35页 |
3.2.5 模拟实际样品配制 | 第35页 |
3.2.6 光谱仪工作参数 | 第35页 |
3.2.7 石墨炉升温程序 | 第35-36页 |
3.2.8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6页 |
3.2.9 样品的处理 | 第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39页 |
3.3.1 石墨管的选择 | 第36页 |
3.3.2 多步升温程序 | 第36-38页 |
3.3.3 基体改进剂的影响 | 第38页 |
3.3.4 方法准确度 | 第38-39页 |
3.4 HPLC分离-GFAAS离线检测结果 | 第39-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含有机物PAC l中的总铝 | 第43-55页 |
4.1 前言 | 第43-4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44-45页 |
4.2.2 仪器工作条件 | 第45页 |
4.2.3 样品的制备 | 第45页 |
4.2.4 慢速滴碱法制备羟基聚合铝混凝剂(PAC l) | 第45页 |
4.2.5 样品的处理 | 第45-46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4页 |
4.3.1 仪器工作参数优化 | 第46页 |
4.3.2 消解试剂体系的选择 | 第46-47页 |
4.3.3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 第47-48页 |
4.3.4 加标回收和精密度实验 | 第48-49页 |
4.3.5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49页 |
4.3.6 HPLC分离ICP-MS离线检测结果 | 第49-52页 |
4.3.7 HPLC-ICP-MS联用分析初探 | 第52-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页 |
5.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