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1.1.1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与水中氮污染的来源 | 第11-12页 |
1.1.2 水中氮污染的危害 | 第12-13页 |
1.1.3 我国污水处理现状与问题 | 第13-14页 |
1.2 脱氮技术原理与工艺应用 | 第14-22页 |
1.2.1 物理化学脱氮法 | 第14-15页 |
1.2.2 传统生物脱氮法原理 | 第15-17页 |
1.2.3 生物脱氮新工艺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1.2.4 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原理和现状 | 第19-22页 |
1.3 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的DEAMOX工艺 | 第22-25页 |
1.3.1 短程反硝化的原理 | 第22-23页 |
1.3.2 DEAMOX工艺原理和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6页 |
2.1 试验装置 | 第27-31页 |
2.1.1 连续流A~2/O缺氧生物膜反应器 | 第27-28页 |
2.1.2 缺氧生物膜填料特性 | 第28页 |
2.1.3 批次试验装置及方法 | 第28-31页 |
2.2 接种污泥和实验用水 | 第31-32页 |
2.2.1 接种污泥 | 第31页 |
2.2.2 试验水质 | 第31-32页 |
2.3 分析项目及检测方法 | 第32-36页 |
2.3.1 常规分析项目及检测方法 | 第32页 |
2.3.2 其他分析方法 | 第32-36页 |
第3章 连续流A~2/O缺氧生物膜反应器的启动与优化 | 第36-48页 |
3.1 引言 | 第36-38页 |
3.1.1 常见脱氮工艺的局限性 | 第36-37页 |
3.1.2 利用缺氧生物膜对传统A~2/O工艺的改造的提出 | 第37-38页 |
3.2 A~2/O缺氧生物膜反应器的启动与稳定运行 | 第38-42页 |
3.2.1 运行参数与试验方案 | 第38页 |
3.2.2 系统快速启动与稳定的运行分析 | 第38-40页 |
3.2.3 系统的恢复与运行优化 | 第40-42页 |
3.3 A~2/O系统内缺氧生物膜性能分析 | 第42-47页 |
3.3.1 缺氧生物膜的批次活性实验 | 第43-45页 |
3.3.2 缺氧生物膜的微生物形态分析 | 第45-46页 |
3.3.3 缺氧生物膜微生物的定性分析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不同碳源条件下缺氧生物膜活性差异的研究 | 第48-60页 |
4.1 引言 | 第48-49页 |
4.2 试验水质与公式 | 第49-51页 |
4.2.1 试验水质 | 第49-50页 |
4.2.2 计算公式 | 第50-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4.3.1 碳源类型对厌氧生物膜短程反硝化的影响 | 第51-55页 |
4.3.2 碳源类型对厌氧生物膜DEAMOX反应的影响 | 第55-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不同碳氮比条件下缺氧生物膜N2O的释放研究 | 第60-67页 |
5.1 引言 | 第60-61页 |
5.2 试验水质与公式 | 第61-62页 |
5.2.1 试验水质 | 第61-62页 |
5.2.2 计算公式 | 第6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2-66页 |
5.3.1 不同碳氮比条件下污染物的变化 | 第62-64页 |
5.3.2 不同碳氮比条件下氧化亚氮的产量 | 第64-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