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9-14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我国药品侵权的现状 | 第14-25页 |
第一节 药品侵权相关要素界定 | 第17-20页 |
一、药品 | 第17-18页 |
二、药品不良反应 | 第18页 |
三、药源性损害 | 第18-19页 |
四、药物的副作用 | 第19页 |
五、药品侵权 | 第19-20页 |
第二节 药品侵权责任的主体 | 第20-21页 |
一、药品生产商 | 第20页 |
二、药品销售商 | 第20-21页 |
三、药品进口商 | 第21页 |
第三节 药品侵权的赔偿 | 第21页 |
第四节 我国目前药品侵权救济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25页 |
一、相关立法的规定“重管理轻救济” | 第21-22页 |
二、我国的药品侵权监测体系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 第22-23页 |
三、特例——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制度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建立药品侵权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5-42页 |
第一节 我国药品侵权责任保险实施现状及问题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世界各个国家及地区采取的药害救济措施比较分析 | 第26-32页 |
一、药害救济基金制度-以台湾地区为例 | 第26-27页 |
二、药品事故集团保险制度-以瑞典为例 | 第27-28页 |
三、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以德国为例 | 第28-29页 |
四、不同救济措施之比较分析 | 第29-32页 |
第三节 药品侵权责任保险应由商业保险过渡到强制保险 | 第32-33页 |
第四节 构建药品侵权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33-36页 |
一、公共强制理论 | 第33-34页 |
二、责任保险市场失灵理论 | 第34-35页 |
三、法律的不完备 | 第35-36页 |
第五节 构建药品侵权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现实基础 | 第36-39页 |
一、从药品生产、销售企业的角度 | 第36-37页 |
二、从保险公司的角度 | 第37-38页 |
三、消费者意识的转变 | 第38-39页 |
第六节 建立药品侵权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意义 | 第39-42页 |
一、保障药事企业的生产发展 | 第39页 |
二、责任保险体系的完善 | 第39-40页 |
三、保护药品侵权受害者的合法利益 | 第40-41页 |
四、减轻政府负担,维护社会稳定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我国药品侵权责任强制保险的具体制度设计 | 第42-51页 |
第一节 药品侵权责任强制保险之推行范围 | 第42-44页 |
一、故意行为纳入承保范围 | 第42-44页 |
二、区分药事企业规模 | 第44页 |
第二节 药品侵权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之承保对象 | 第44-47页 |
一、种类项目 | 第45-47页 |
二、附加投保项目 | 第47页 |
第三节 药品侵权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补偿范围 | 第47-48页 |
第四节 费率厘定 | 第48页 |
第五节 强制保险人的责任限额 | 第48-49页 |
一、死亡赔偿 | 第49页 |
二、伤残赔偿 | 第49页 |
第六节 免责条款的严格限定 | 第49-51页 |
一、因研发缺陷导致的药品侵害不能够成为免责事由 | 第50页 |
二、被保险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药品使用者受到侵害的,保险人要承担赔偿责任 | 第50页 |
三、保险公司的自主选择 | 第50-51页 |
总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