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法中网络传播行为认定的若干问题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简述 | 第9页 |
三、试图解决的问题 | 第9-10页 |
四、文章结构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刑法中网络传播概述 | 第12-23页 |
第一节 传播与网络传播 | 第12-15页 |
一、词源学中的“传播”与“网络传播” | 第12-13页 |
二、传播学中的“传播”与“网络传播” | 第13-15页 |
第二节 网络传播的刑法学概念 | 第15-19页 |
一、网络传播的民、刑概念关系 | 第15-17页 |
二、刑法中网络传播的基本特征 | 第17-19页 |
第三节 刑法中网络传播的内容 | 第19-23页 |
一、对物品的传播 | 第19-21页 |
二、计算机破坏性程序 | 第21-22页 |
三、对信息的传播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两种典型网络传播行为的刑法认定 | 第23-42页 |
第一节 基于P2P技术的播放软件 | 第23-34页 |
一、技术概览与典型案例 | 第23-25页 |
二、刑法认定 | 第25-29页 |
三、相关理论适用障碍 | 第29-34页 |
第二节 深度链接 | 第34-42页 |
一、技术概览 | 第34-35页 |
二、观点争议 | 第35-38页 |
三、笔者观点 | 第38-42页 |
第三章 网络传播技术发展与刑法规制的平衡 | 第42-48页 |
第一节 刑法规制应保持克制 | 第42-44页 |
一、技术发展需要自由空间 | 第42页 |
二、国家政策的支持 | 第42-43页 |
三、刑法谦抑性的要求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刑法适用的必要性 | 第44-48页 |
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 第44页 |
二、刑法评价的独立性 | 第44-45页 |
三、对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 | 第45-46页 |
四、刑法规制的严格性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