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铁路养护与维修论文

既有铁路挡护工程病害分析及工程防护对策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2 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铁路边坡支挡结构的发展概况第14-15页
        1.2.2 边坡加固措施现状第15页
        1.2.3 加固方案比选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7-20页
第2章 既有铁路挡护工程病害成因和病害特征分析第20-34页
    2.1 挡护工程病变失效的影响因素第20-24页
        2.1.1 外在因素第20-22页
        2.1.2 内在因素第22-24页
    2.2 铁路既有线挡护工程病害特征第24-33页
        2.2.1 铁路既有线边坡的破坏模式第24-25页
        2.2.2 铁路既有线重力式挡土墙结构病害第25-27页
        2.2.3 铁路既有线锚杆挡土墙结构病害第27-29页
        2.2.4 铁路既有线加筋土挡土墙结构病害第29-30页
        2.2.5 铁路既有线抗滑桩结构病害第30-32页
        2.2.6 铁路既有线预应力锚索结构病害第32-33页
        2.2.7 铁路既有线护坡病害第33页
    2.3 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铁路既有线挡护结构病害整治措施第34-51页
    3.1 铁路既有线挡护结构病害治理的原则第34页
    3.2 铁路既有线挡护结构病害整治措施流程第34-36页
    3.3 铁路既有线重力式挡土墙病害整治措施第36-43页
    3.4 铁路既有线锚杆挡土墙结构病害治理措施第43-45页
    3.5 铁路既有线加筋土挡土墙结构病害的治理措施第45-47页
    3.6 铁路既有线抗滑桩结构病害的治理措施第47-49页
    3.7 铁路既有线预应力锚索结构病害治理措施第49-50页
    3.8 铁路既有线护坡结构病害治理措施第50页
    3.9 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铁路既有线挡护工程加固方案比选模型第51-78页
    4.1 选用方案比选模型的必要性第51-53页
    4.2 三角模糊数第53-55页
        4.2.1 三角模糊数的概念与性质第53-54页
        4.2.2 三角模糊语言评价集第54-55页
    4.3 既有铁路挡护结构病害治理评价指标第55-61页
        4.3.1 经济性指标第55-56页
        4.3.2 施工技术性指标第56-57页
        4.3.3 施工安全性指标第57页
        4.3.4 社会性指标第57-58页
        4.3.5 不同类型评价指标之间的转换第58页
        4.3.6 评价指标属性值的确定标准第58-61页
    4.4 三角模糊数多属性群决策模型第61-62页
    4.5 三角模糊数型多属性群决策模型的计算第62-67页
        4.5.1 三角模糊数型多属性群决策矩阵的规范化第63-64页
        4.5.2 专家组意见的相似度第64页
        4.5.3 专家综合权重的确定第64-65页
        4.5.4 专家意见的集结第65页
        4.5.5 赋予属性权重的加权矩阵第65页
        4.5.6 三角模糊数多属性决策的理想解算法第65-67页
    4.6 三角模糊数多属性群决策模型的简化第67-69页
    4.7 既有铁路挡护工程病害治理方案选择案例分析第69-77页
        4.7.1 工程概况第69-71页
        4.7.2 病害成因第71页
        4.7.3 安全性评估第71-72页
        4.7.4 加固方案选择第72-77页
    4.8 小结第77-78页
第5章 基于FLAC3D的强度折减法分析工程实例第78-89页
    5.1 常用的数值模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第78-80页
    5.2 基于FLAC3D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第80-82页
        5.2.1 FLAC3D简介第80-81页
        5.2.2 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及失稳判据第81-82页
    5.3 基于FLAC3D的边坡稳定性实例分析第82-88页
    5.4 小结第88-89页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致谢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硏项目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人学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下一篇:国有企业集团并购效果及运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