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1 土壤中的砷 | 第13-17页 |
1.1.1 砷的基本性质 | 第13页 |
1.1.2 土壤中砷的来源 | 第13-14页 |
1.1.3 砷污染及其危害 | 第14页 |
1.1.4 土壤砷的存在形态及其转化 | 第14-15页 |
1.1.5 土壤砷形态转化的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1.2 土壤砷的生物有效性 | 第17-20页 |
1.2.1 化学提取法研究土壤砷的植物有效性 | 第17页 |
1.2.2 基于in vitro方法的生物可给性研究 | 第17-20页 |
1.3 腐殖酸概述 | 第20-25页 |
1.3.1 腐殖酸定义及分类 | 第20页 |
1.3.2 腐殖酸来源及组成 | 第20-21页 |
1.3.3 腐殖酸的结构与性质 | 第21-22页 |
1.3.4 胡/富比(HA/FA比)概述 | 第22-23页 |
1.3.5 腐殖酸在环境中的重要意义 | 第23页 |
1.3.6 腐殖酸对土壤砷的作用 | 第23-25页 |
第2章 绪论 | 第25-29页 |
2.1 立题背景 | 第25-27页 |
2.2 研究目标 | 第27页 |
2.3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3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9-33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9-30页 |
3.1.1 供试土壤 | 第29页 |
3.1.2 供试腐殖酸 | 第29页 |
3.1.3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29-30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0-32页 |
3.2.1 模拟土样的制备与处理方法 | 第30页 |
3.2.2 不同腐殖酸处理土壤对As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试验 | 第30页 |
3.2.3 不同腐殖酸处理对外源As在土壤中形态转化的影响试验 | 第30-31页 |
3.2.4 不同腐殖酸处理对外源As在土壤中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试验 | 第31-32页 |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第4章 腐殖酸对土壤砷吸附-解吸的影响 | 第33-41页 |
4.1 腐殖酸对土壤吸附砷的影响 | 第33-36页 |
4.2 腐殖酸对土壤砷解吸的影响 | 第36-3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第5章 腐殖酸对土壤砷形态的影响 | 第41-51页 |
5.1 腐殖酸对土壤As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41-45页 |
5.1.1 FA含量对土壤As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41-42页 |
5.1.2 HA含量对土壤As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42-43页 |
5.1.3 不同HA/FA比对土壤As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43页 |
5.1.4 不同外源As含量对土壤As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43-45页 |
5.2 腐殖酸对外源As在土壤中形态转化动态的影响 | 第45-48页 |
5.2.1 不同FA含量对外源As在土壤中形态转化动态的影响 | 第45-46页 |
5.2.2 不同HA含量对外源As在土壤中形态转化动态的影响 | 第46-47页 |
5.2.3 不同HA/FA比对外源As在土壤中形态转化动态的影响 | 第47-48页 |
5.3 讨论 | 第48-4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6章 腐殖酸对土壤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第51-61页 |
6.1 腐殖酸对土壤砷植物有效性的影响 | 第51-54页 |
6.1.1 不同FA和HA添加量处理对土壤砷植物有效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6.1.2 不同HA/FA比对土壤As有效态的影响 | 第52-53页 |
6.1.3 土壤As的植物有效性与As形态分配的关系 | 第53页 |
6.1.4 讨论 | 第53-54页 |
6.2 腐殖酸对土壤砷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 第54-58页 |
6.2.1 FA对胃和小肠阶段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6.2.2 HA对胃和小肠阶段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6.2.3 不同HA/FA比的腐殖酸对胃和小肠阶段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 第56页 |
6.2.4 土壤As的生物可给性与As形态分配的关系 | 第56-57页 |
6.2.5 生物可给性与植物有效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57-58页 |
6.2.6 讨论 | 第5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7.1 结论 | 第61-62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