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少数民族教育论文--世界各国少数民族教育概况论文

文化生态视角下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发展论--基于贡山等地的考察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绪论第11-43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17页
        (一)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在“火塘”与“电视”之间成长的现实第11-14页
        (二)民族地区“大力兴学”与“读书无用”尴尬境遇的反思第14-17页
    二、文献综述第17-39页
        (一)文化生态理论相关研究第17-23页
        (二)学生发展相关研究第23-38页
        (三)对已有研究的思考第38-39页
    三、研究的基本设计第39-43页
        (一)主要内容第39-40页
        (二)基本思路第40页
        (三)研究方法第40-43页
第一章 文化生态对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发展的规定性第43-69页
    一、文化生态是什么第43-49页
        (一)文化生态是人“合目的性”的生存方式第46-48页
        (二)文化生态是人发展的“阈限”第48-49页
    二、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的特征第49-60页
        (一)传统文化生态的和谐与内源性演进第50-53页
        (二)文化生态变迁中的外源性冲突与重建第53-58页
        (三)文化生态资源富集与社会发展力低下的悖谬第58-60页
    三、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给中小学生发展的指向第60-69页
        (一)绿色、独特、开放的发展第60-64页
        (二)“合目的性”发展第64-69页
第二章 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发展较之于文化生态的偏离第69-83页
    一、偏离文化生态的表现第69-78页
        (一)“走向自然生态的对面”第69-72页
        (二)民族特征越来越模糊第72-76页
        (三)主流文化素养偏低第76-78页
    二、偏离文化生态带来的“弊病”第78-83页
        (一)民族社会生活中“异乡感”的生成第78-80页
        (二)主流社会融入成为“遥远的想象”第80-83页
第三章 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发展偏离文化生态的原因第83-105页
    一、民族社会转型所导致的“选择困局”第83-96页
        (一)在“优越”与“自卑”之间的民族心理第83-92页
        (二)在“自茧”与“逃跑”之间的文化心理第92-96页
    二、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对文化生态的偏离第96-105页
        (一)“升学至上”的价值定位第96-99页
        (二)教育实践环节的“标准化”推进第99-105页
第四章 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发展回归文化生态的教育机理第105-151页
    一、“文化生态融入”应成为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第105-119页
        (一)自然与文化:文化生态融入的两个维度第105-107页
        (二)多重文化主体建构:文化生态融入的另一种表达第107-115页
        (三)多重文化主体的功能: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发展内涵的呼应第115-119页
    二、“文化生态内隐诸要素”应成为必要的教育内容第119-138页
        (一)开展早期“民汉双语”教育第120-126页
        (二)民族文化进校园第126-131页
        (三)扎实开展公民基本素养教育第131-134页
        (四)实施经济素质教育第134-138页
    三、“校本化教学”应成为重要的实践形式第138-151页
        (一)教学内容“地方化改造”以适应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第139-143页
        (二)教学设计需适应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场依存”认知特点第143-148页
        (三)“校外教育力”育人功能的发挥第148-151页
第五章 基于教育机理的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发展策略第151-193页
    一、建构公共教育空间策略第151-169页
        (一)打造与文化生态相和谐的“学习场”第152-159页
        (二)建设具有“地方性”的学校组织制度第159-164页
        (三)构建“适宜的”学习与生活交往形态第164-169页
    二、破墙策略第169-180页
        (一)恰当选择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第170-173页
        (二)促成“家—校—社区”三重教育力的联合第173-177页
        (三)通过“结对子”实现优势成长资源的引入第177-180页
    三、实践性教学策略第180-185页
        (一)提升学科教学中书本知识“实践转化”的比率第180-182页
        (二)增加实践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第182-183页
        (三)提高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实践性知识的使用效率第183-185页
    四、教育激励策略第185-193页
        (一)通过“光点扩张”帮助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建立学习自信第185-187页
        (二)利用“蝴蝶效应”促成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第187-189页
        (三)树立典型以发挥榜样的示范力量第189-193页
结语第193-199页
    一、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发展需要文化生态视角的观照第193-195页
    二、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合文化生态”的发展具有可实现性第195-199页
参考文献第199-209页
附录第209-211页
后记第211-212页

论文共2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公司的成品库存管理研究
下一篇:兰青线湟水河2号桥桥墩基础加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