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著作权法论文

二次获酬权法律适用问题研究--以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为视角

摘要第2-7页
Abstract第7-9页
导言第12-21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13页
    三、文献综述第13-17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7页
    五、论文结构第17-19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19-21页
第一章 二次获酬权的界定与保护历程第21-35页
    第一节 二次获酬权的界定第21-22页
    第二节 二次获酬权的法理及现实依据第22-27页
        一、劳动价值论与权利推定转让的结合第22-25页
        二、古典合同自由论与市场的冲击第25-27页
    第三节 二次获酬权的性质第27-28页
    第四节 二次获酬权的分配方式第28-31页
    第五节 二次获酬权的保护期限第31-35页
第二章 二次获酬权的正当性分析——以国际公约的发展为例第35-46页
    第一节“声音表演”的国际立法保护—《罗马公约》与WPPT第35-38页
        一、赋予表演者获得经济收益的一系列权利第35-36页
        二、相关权保护在数字网络环境下的延伸第36-37页
        三、应赋予电影中音乐作品著作权人从电影播放中获得报酬的权利第37-38页
    第二节“视听表演”的国际立法保护—《视听表演北京条约》第38-45页
        一、二次获酬权的国际立法示范第38-40页
        二、国民待遇范围与保护期限的关联第40-45页
    第三节 二次获酬权的市场预期第45-46页
第三章 二次获酬权的制度构建——世界主流立法模式比较第46-67页
    第一节 适当报酬规则与共同报酬规则有机结合——以德国模式为例第46-53页
        一、适当报酬规则第47-50页
        二、共同报酬规则第50页
        三、德国集体管理对二次获酬权制度的支撑第50-53页
    第二节 作者权法基础上的法定付酬——以法国模式为例第53-58页
        一、法国付酬模式简介第53-55页
        二、劳动法典和作者权法的有机结合第55-58页
        三、法国模式的优越性第58页
    第三节 强大的集体议价模式——以美国模式为例第58-64页
        一、美国集体议价模式的成因及发展第58-62页
        二、集体议价模式的费用分配与支付系统第62-64页
    第四节 不同模式的共性与利弊分析第64-67页
第四章 构建并完善我国的二次获酬权制度第67-85页
    第一节 引入二次获酬权制度对我国著作权法体系的完善第67-69页
        一、制度性构建——对文化产业的深层次激励机制第67-68页
        二、漏洞补充——使用音乐作品付酬机制第68-69页
    第二节 视听作品二次获酬权主体几次变更背后的原因分析第69-77页
        一、理论分析——原作品与视听作品的权属关系和利用规则第72-74页
        二、对域外国家体系的借鉴第74-75页
        三、修订草案(送审稿)的最终完善第75-77页
    第三节 明确“二次获酬权”的支付主体和费用标准第77-79页
        一、支付主体第77页
        二、费用标准第77-79页
    第四节 构建并完善我国的二次获酬权管理模式第79-85页
        一、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优越性第79-80页
        二、完善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第80-85页
结语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7-98页
后记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束辐照大米食用安全性评价
下一篇:嗜热果糖苷酶工程菌的构建及酶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