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论文--工业设计论文--产品设计论文

面向老有所为的适老产品系统可持续设计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5-19页
        1.1.1 社会背景:老有所为是老龄化与老年人的共同选择第15-16页
        1.1.2 设计背景:为老年人而设计存在的误区第16-17页
        1.1.3 理论背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可持续设计思维被强调第17-19页
    1.2 课题研究现状第19-22页
        1.2.1 老有所为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2 适老及其与设计相关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 概念界定第22-24页
        1.3.1 老有所为第22-23页
        1.3.2 适老第23-24页
        1.3.3 低龄老年人第24页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24-25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1.4.2 研究的创新点第25页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5-26页
        1.5.1 研究目的第25页
        1.5.2 研究意义第25-26页
    1.6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26-28页
        1.6.1 主要研究方法第26-27页
        1.6.2 论文研究思路第27-28页
第二章 低龄老年人与适老产品第28-40页
    2.1 低龄老年人特征分析第28-32页
        2.1.1 低龄老年人群体细分第28-29页
        2.1.2 低龄老年人生理特征第29-30页
        2.1.3 低龄老年人心理特征第30-32页
    2.2 低龄老年人老有所为优势分析第32-34页
        2.2.1 低龄老年人老有所为动机分析第32-33页
        2.2.2 低龄老年人自身支撑因素分析第33-34页
    2.3 从可持续设计角度思考适老产品第34-39页
        2.3.1 适老产品的定义第34页
        2.3.2 适老产品的发展现状第34-35页
        2.3.3 典型适老产品类别分析第35-38页
        2.3.4 现有适老产品设计中的不足第38-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面向老有所为的适老产品需求调研与分析第40-48页
    3.1 面向老有所为的适老产品需求调研介绍第40-43页
        3.1.1 调研目标与内容第40页
        3.1.2 调研环境的选择第40-41页
        3.1.3 调研方法第41-42页
        3.1.4 访谈对象和大纲第42-43页
    3.2 低龄老年人老有所为需求调研与归纳第43-45页
    3.3 低龄老年人的需求与现状之间的矛盾与设计思考第45-47页
        3.3.1 低龄老年人的需求与现状之间的矛盾及造成原因第45页
        3.3.2 低龄老年人的需求与现状之间的矛盾引发设计机会点第45-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面向老有所为的适老产品系统可持续设计策略第48-56页
    4.1 从可持续设计的角度思考低龄老年人适老产品系统第48-52页
        4.1.1 低龄老年人适老产品系统的提出第48页
        4.1.2 低龄老年人适老产品系统的构成要素第48-49页
        4.1.3 低龄老年人适老产品系统的基本原则第49-52页
    4.2 针对低龄老年人生理特征的适老产品设计策略第52-54页
        4.2.1 低龄老年人视觉下降的对策第52页
        4.2.2 低龄老年人记忆力衰退的对策第52-53页
        4.2.3 低龄老年人学习速度减慢的对策第53-54页
    4.3 针对低龄老年人心理特征的适老产品设计策略第54-55页
        4.3.1 情感互动获取社会关系支持第54-55页
        4.3.2 为自我实现提供平台第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面向老有所为的适老产品系统可持续设计实践第56-73页
    5.1 设计概述第56页
    5.2 故事版模型建立第56-58页
    5.3 角色诉求及发展第58-62页
    5.4 “乐龄”智能手机APP系统设计提案第62-72页
        5.4.1 交互信息架构第62-63页
        5.4.2 交互页面流程第63-64页
        5.4.3 低保真线框图第64-68页
        5.4.4 高保真视觉图第68-72页
    5.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实践活动第79-81页
致谢第81-82页
附录第82-94页
    附录1:访谈资料整理第82-93页
    附录2:图片及表格来源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健康价值观与自我效能感、健康行为的特点及关系研究
下一篇:电信诈骗犯罪治理研究--以昆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