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化学纤维工业论文--合成纤维论文

功能化导电聚合物复合纤维的制备、物理性质及其在应力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49页
    1.1 微/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第11-18页
        1.1.1 模板法第12-14页
        1.1.2 无模板法第14-15页
        1.1.3 静电纺丝第15-18页
    1.2 导电聚合物第18-19页
    1.3 柔性可穿戴器件第19-29页
        1.3.1 柔性可穿戴器件的发展现状第19-21页
        1.3.2 柔性可穿戴器件的传感器类型第21-25页
        1.3.3 器件的拉伸性能提高的可能因素第25-27页
        1.3.4 器件的拉伸情况下电学性能的稳定性的可能因素第27-29页
    1.4 导电聚合物输运性质的测量第29-32页
        1.4.1 综合物理性能系统PPMS简介第29-30页
        1.4.2 综合物理性能系统的功能性第30-31页
        1.4.3 综合物理性能系统的控制功能第31-32页
        1.4.4 综合物理性能系统的注意事项第32页
    1.5 单根导电聚合物纳米管/线电导率的测量方法第32-34页
        1.5.1 二电极估算法第33页
        1.5.2 利用光刻、电子束预先加工微电极方法第33页
        1.5.3 利用显微镜探针的二电极法第33页
        1.5.4 利用聚焦离子束沉积微电极方法第33-34页
    1.6 应力传感器的测量装置及方法第34-37页
        1.6.1 应力传感器的制备步骤第34页
        1.6.2 Keithley 6487 皮安表第34-36页
        1.6.3 纤维拉伸器件:运动控制仪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9页
第二章 静电纺丝制备图案化PANI/PVDF纳米纤维膜及其功能化应用第49-69页
    2.1 背景介绍第49-55页
        2.1.1 图案化的纳米纤维膜的制备途径第50-54页
        2.1.2 图案化的纳米纤维膜的制运用到可穿戴器件的可能性第54-55页
    2.2 实验部分第55-57页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5-56页
        2.2.2 实验框架第56-5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7-64页
        2.3.1 接受极材质对纤维形貌的影响第57-59页
        2.3.2 PANI/PVDF图案化纳米纤维膜的形貌表征第59页
        2.3.3 柔性可拉伸器件性能的测量第59-60页
        2.3.4 图案化膜的拉伸性比对应无纺布膜好的可能原因第60-61页
        2.3.5 拉伸敏感性第61-62页
        2.3.6 拉伸恢复性以及弯曲稳定性测试第62页
        2.3.7 手指弯曲敏感性测试第62-63页
        2.3.8 压力敏感性测试第63-64页
    2.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第三章 磁力场纺丝制备电磁功能化PANI/PVDF/γ-Fe_2O_3纳米纤维第69-91页
    3.1 引言第69页
    3.2 背景介绍第69-72页
    3.3 实验仪器以及制备方法第72-76页
        3.3.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72-73页
        3.3.2 磁场辅助纺丝装置的构成第73页
        3.3.3 磁场辅助纺丝的原理探讨第73-74页
        3.3.4 磁场辅助纺丝的实验步骤第74-76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76-85页
        3.4.1 形貌和表征第76页
        3.4.2 纤维形貌有关的参数探讨第76-77页
        3.4.3 FTIR光谱第77-78页
        3.4.4 温度敏感性测试第78-79页
        3.4.5 磁学性质第79-80页
        3.4.6 力学以及电学性能第80-82页
        3.4.7 应力-应变曲线第82-83页
        3.4.8 压电敏感性能探测第83-84页
        3.4.9 磁场探测第84-85页
    3.5 本章小结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第四章 PANI/PU复合纤维的原位聚合制备及应力传感器第91-103页
    4.1 背景介绍第91-93页
    4.2 实验部分第93-94页
        4.2.1 实验仪器以及试剂第93-94页
        4.2.2 实验步骤第9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4-100页
        4.3.1 PANI/PU的SEM形貌表征第94-95页
        4.3.2 红外性能表征第95-96页
        4.3.3 电导率第96页
        4.3.4 力学以及电学性能测试第96-97页
        4.3.5 手指弯曲膝盖弯曲传感测试及结果第97-98页
        4.3.6 压电性能探测第98-99页
        4.3.7 不同温度下的I-V特性曲线第99-100页
    4.4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3页
第五章 单根导电聚合物纳米纤维器件的电子输运性质第103-131页
    5.1 前言第103-104页
    5.2 背景以及理论模型介绍第104-111页
        5.2.1 受限涨落诱导隧道模型FIT-Kaiser理论第104-106页
        5.2.2 库仑阻塞和单电子隧穿第106-107页
        5.2.3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第107-108页
        5.2.4 G-M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标度理论第108-109页
        5.2.5 声子协助隧道模型第109-110页
        5.2.6“金属岛”模型和非均匀无序模型第110-111页
    5.3 实验部分第111-112页
        5.3.1 样品的制备第111页
        5.3.2 样品表征第111页
        5.3.3 微电极加工与测量第111-112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112-121页
        5.4.1 单根PPY/PTSA纳米线器件的SCLC理论以及库仑阻塞解释第112-116页
        5.4.2 单根CdS微管器件的I-V特性曲线的理论模拟第116-118页
        5.4.3 声子理论第118-121页
    5.5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1页
第六章 结论第131-133页
    6.1 论文小结第131-132页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32-13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33-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下一篇:政府环境危机公关研究--以广州市政府雾霾危机公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