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SUMMARY | 第5-6页 |
缩略词 | 第7-8页 |
主要仪器 | 第8-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1 牦牛及牦牛乳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1 牦牛简介 | 第12页 |
1.2 牦牛乳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2 乳腺的发育、泌乳、排乳及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2.1 乳腺的发育 | 第13-14页 |
2.2 泌乳及泌乳的维持 | 第14页 |
2.2.1 泌乳 | 第14页 |
2.2.2 泌乳的维持 | 第14页 |
2.3 排乳 | 第14-15页 |
2.4 影响因素 | 第15页 |
3 乳蛋白合成及其信号通路 | 第15-19页 |
3.1 乳蛋白 | 第15页 |
3.2 乳蛋白合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3.3 乳蛋白合成信号通路及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3.3.1 JAK-STAT信号通路 | 第16-18页 |
3.3.2 mTOR信号通路 | 第18-19页 |
4 SND1相关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4.1 SND1结构及生物学作用 | 第19-20页 |
4.2 SND1与泌乳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5 IGF-I、EGF、FGF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5.1 IGF-I结构对动物乳腺组织发育及泌乳的研究进展 | 第21页 |
5.2 EGF结构及动物乳腺组织发育及泌乳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5.3 FGF结构及对动物乳腺组织发育和泌乳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部分 牦牛SND1基因的特征序列分析及IGF-I、EGF、FGF对其在乳腺上皮细胞表达的影响 | 第25-51页 |
实验一 牦牛SND1基因特征序列分析及其蛋白在乳腺的表达 | 第25-38页 |
前言 | 第25-26页 |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1.1 牦牛乳腺组织的样品采集和处理 | 第26页 |
1.2 主要器材与试剂 | 第26页 |
1.3 引物的设计 | 第26-27页 |
1.4 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及培养 | 第27页 |
1.5 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的鉴定 | 第27-28页 |
1.6 RNA的提取、反转录及SND1基因的扩增 | 第28页 |
1.7 牦牛SND1基因的克隆与测序及生物学分析 | 第28-29页 |
1.8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ND1蛋白的表达定位 | 第29页 |
1.9 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检测SND1蛋白的表达 | 第29页 |
2 结果 | 第29-35页 |
2.1 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 | 第29-30页 |
2.2 乳腺上皮细胞的免疫荧光鉴定 | 第30页 |
2.3 牦牛SND1基因的半定量检测 | 第30-31页 |
2.4 牦牛SND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1-34页 |
2.4.1 SND1基因开放阅读框分析(Open readingframe,ORF) | 第31页 |
2.4.2 牦牛SND1基因编码蛋白的同源性分析 | 第31-32页 |
2.4.3 牦牛SND1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 | 第32-34页 |
2.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ND1蛋白的表达 | 第34-35页 |
2.6 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检测SND1蛋白的表达 | 第35页 |
3 讨论 | 第35-37页 |
4 结论 | 第37-38页 |
实验二 IGF-I、EGF、FGF对牦牛乳腺上皮细胞SND1表达影响 | 第38-51页 |
前言 | 第38-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1.1 样品采集和处理 | 第39页 |
1.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 第39页 |
1.3 引物设计 | 第39-40页 |
1.4 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分离及培养 | 第40页 |
1.5 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鉴定 | 第40页 |
1.6 RNA提取、反转录及SND1基因扩增 | 第40页 |
1.7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ND1基因的表达 | 第40-41页 |
1.8 细胞SND1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检测 | 第41页 |
2 结果 | 第41-48页 |
2.1 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结果 | 第41-42页 |
2.2 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 | 第42页 |
2.3 牦牛体外培养乳腺上皮细胞SND1基因RT-PCR检测结果 | 第42-43页 |
2.4 牦牛乳腺上皮细胞SND1基因表达检测结果 | 第43-48页 |
2.4.1 牦牛乳腺上皮细胞SND1基因mRNA表达检测结果 | 第43-45页 |
2.4.2 牦牛乳腺上皮细胞SND1表达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 | 第45-48页 |
3 讨论 | 第48-50页 |
4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导师简介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72页 |